“这签到奖励不错。”
当下,姜辰看向了签到女主。
刘娥,《大宋宫词》之中的角色。
剧中的她是章献明肃皇后,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大宋王朝第一个摄政太后。蜀地孤女,名将之后,性情机敏,才能出众,通书史、熟知朝政,战乱时与三皇子赵恒相识相恋,助宋真宗赵恒上位。真宗病逝后,宋仁宗即位。开启了自己垂帘听政的生涯,号令严明,赏罚有度,稳定了北宋初年安定。
李婉儿,《大宋宫词》之中的角色。
剧中的李氏,杭州钱塘人。宋真宗赵恒的妃嫔,宋仁宗赵祯生母。她美貌出众,初为刘娥的侍女。有宠于宋真宗,生下皇子赵受益并且过继给皇后刘娥,先后受封崇阳县君、才人、婉仪;宋仁宗即位后,册封顺容。1032年,晋封宸妃,因病逝世,享年46岁。后来,受到儿子宋仁宗追封皇后,史称“章懿皇后”。
“没想到遇到了刘娥。”
“有意思。”
剧中刘娥本是蜀地一个舞女,嫁于当地一个秀才为妻,不料丈夫在战乱中去世,刘娥颠沛流离下也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在养病期间,刘娥偶然救起当时还是襄王的赵恒,襄王对刘娥一见钟情,将她带去了大宋都城东京,成为襄王府的一个妾室。
当时宋太宗已经时日不多,想要立三皇子赵恒(刚开始赵恒叫赵元侃,在影视融合世界,直接设定为赵恒)为太子,因此引发了太宗弟弟秦王的不满,秦王与大臣勾结谋反,幸好太宗早有准备,与三皇子在金銮殿上设计一举拿下秦王。期间刘娥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太宗对元赵恒情于刘娥不满,几次下令处死刘娥,最后身怀有孕的刘娥逃离民间。
黄河水患期间,太宗为考验三位皇子,派三人一同前去治理水患,期间大皇子胆小怕事,二皇子草菅人命,唯有三皇子赵恒发挥才能,成功退去黄河水患。赵恒治理水患期间,一直在寻找刘娥,最终在隔离营中找到刘娥,不料二皇子心肠歹毒,想要一把火烧死赵恒,好在二人死里逃生。
回到东京后,放火谋害三皇子的事情败露,大皇子被吓得神志不清,二皇子当场自刎,三皇子理所应当成为了太子人选。几年后太宗病逝,赵恒继位,史称宋真宗,彼时大辽袭扰大宋边境,赵恒为保两国安宁,同意与辽国互换质子,将刘娥之子赵吉派往辽国,宫女李婉儿随侍,辽国质子耶律康则交由刘娥抚养。
期间辽国质子耶律康遇难,宋辽两国矛盾激发,爆发了澶渊之战,刘娥的儿子赵吉也在战争中死去,赵恒力排众议将刘娥接入宫为妃。澶渊之盟结束后,宋辽边境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宋辽两国经济文化大融合。刘娥入宫后,逐渐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处理政事时周谨恭密,深受赵恒的倚重和信任。
刘娥入宫多年,一直没有孩子,为了稳固定位,将贴身婢女李婉儿推荐给赵恒。李婉儿视刘娥为亲人,甘愿成为刘娥的代孕母亲,暗中生下孩子后交于刘娥,这也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狸猫换太子”。刘娥凭借有子被封为皇后,儿子赵祯被封为太子,李婉儿从一个小丫环摇身一变皇帝生母,虽然不能拥有名分,但一直被刘娥善待,死后还被追封为了皇后。
晚年赵恒热衷“祥瑞”,对朝政无所用心,晚年更是神魂颠倒,朝政大事多由皇后刘娥决断。以寇准为首的大臣不满刘娥摄政,联合一批大臣想要废后扶太子摄政,也就是历史上的“寇准谋反案”,最后寇准计谋失败,被刘娥以谋反名义罢免流放。
后来赵恒病逝,13岁太子赵祯继位,刘娥遵循赵恒遗愿,垂帘听政主持朝局。刘娥垂帘听政期间,结束党争、兴修水利、创办福利,妥善解决周边各民族的纷争与不安。还大胆启用范仲淹、晏殊、苏洵等新式人才,为仁宗亲政后四十余年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大宋传奇女子。
“现在按照赵恒的记忆,刘娥还没有被临幸过,很显然,剧情已经修改了大部分。”
“不过,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好事。”
“李婉儿……”
“刘娥对自己的好姐妹李婉儿没有这种防范意识,所以她们的关系因为一个赵恒而决裂了。”
剧中,李婉儿为了能够得到给赵恒侍寝的机会,李婉儿在赵恒的必经之路上跳起了《霓裳羽衣曲》。借着皎洁的月光,舞动的李婉儿就像是天上下凡的仙子一样,深深地迷住了赵恒。
像仙子一样的确有点夸张,不过李婉儿的真实身份也绝对不简单。结合她所跳的舞蹈以及她的姓氏,不难猜出,李婉儿必定是大唐的皇亲国戚。
因为李婉儿跳的《霓裳羽衣曲》与赵恒见过的不太一样,她可能跳的是真正的原版,身份自然呼之欲出。对于李婉儿的身份,以刘娥的聪慧应该早就猜到了,赵恒应该也有所怀疑,但他们两口子却并没有太过在意。他们真正在意的是,李婉儿是否能诞下子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