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后门口等开门口,麻敏儿暗暗摇摇头,尽孝心好像是在做见不得人之事。
麻齐风轻轻拍打门环时,麻敏儿朝巷子口站了站,没想到差点踩到人,感觉脚底有异物时,赶紧轻跳一下站到了边上,皱眉看向墙角根。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穿着单薄的衣裳,瘫坐在围墙根角,现在还有流民?麻敏儿感到不解,不是说云水镇的流民全都安置了吗?难道最近又有了?
坐在墙根角的少年,脸色又黄又有些潮红,这是冻成病了。
“牛叔——”
牛大宝驾着小驴车停在巷口,听到麻敏儿叫他,应声连忙跑过来,“小东家,咋了!”
“叫一下他,问他能不能走?”
“哦。”牛大叔连忙蹲下身子,伸手轻轻拍拍少年人:“小哥儿,小哥儿……”
少年在叫唤声中缓缓睁开了眼,“我……我怎么……咳……咳……”话还没有说完,一阵猛烈的咳声,仿佛能把肺咳出来。
咦呀……麻敏儿连忙让牛大宝别问,“直接把他带到县城医馆去。”
“是,小东家。”牛大宝是从苦水中长大的,见不得人苦,看到少年如此,就等小东家一句话,马上把他背到小驴车上,让他坐在自己边上,“小哥儿,抓紧边上的扶手。”
“多……多谢大叔。”
“别谢我了,要谢也谢我小东家,连车带人,都是她的。”
少年吃力的朝麻敏儿看过来,“多……”
麻敏儿挥了挥手,“等你好了再谢吧。”说完,朝他爹看过去。
麻齐风正把小食盒给老仓头,“不要说我给的,就说你在街上买的。”
“嗯,我知道了,你有事去忙吧。”老仓头帮麻齐风递东西也不是一次,当然明白他的苦心。
麻齐风问:“仓叔,前两天给你的鸭绒背心、裤子穿了嘛?”
仓老头听到这话,高兴的咧开嘴,“穿了,可暖和了,还轻。”边说边扯出里面的背心,欢喜的不得了。
“那就好,那就好!”麻齐风见仓老头欢喜,他也欢喜。
老仓道:“看着你的日子过得不错,我这心啊终于踏实了。”
“仓叔,只要有一双手,肯苦肯干,日子总会过起来。”麻齐风已经渡过人生的苦难,算是苦尽甘来。
“对对对,子常说得对,有双肯苦肯干的手,日子总会好过。”仓老头欣慰的点点头。
“仓叔,那我走了,还要去县城。”
“赶紧忙去吧。”仓老头挥挥手。
“敏儿,过来!”
麻敏儿小跑两步,“仓爷爷——”
“好孩子——”老仓头被麻敏儿叫得乐眯了眼。
麻敏儿眯眯笑:“仓爷爷,等我从县城回来,给你带二斤小酒回来。”
“哎呀,孩子,可使不得,我一个快要入土的人,可不能废了钱。”仓老头连连拒绝。
“仓爷爷,天气冷了,给你打二斤小酒,每天夜里守夜时喝两口,暖暖身子,可好了。”
“好娃子,好娃子……”仓老头激动的不知说啥了。
麻敏儿岔开话,“仓爷爷,那墙根角的少年是……”
仓老头伸头瞧了一眼,“唉,我还以为他走了呢?”
“他是……”
“来找老爷求学的。”
“求学?”麻敏儿惊道。
仓老头回道:“嗯,他说听闻帝师在云水镇,从几百里外的襄州府而来。”
“祖父没收他?”
仓老头点点头。
麻敏儿眉头皱起:“除了他,还有其他人来求学吗?”
仓老头摇摇头:“自从老爷被流放,这个孩子是第一个过来求学的。”
麻敏儿抿抿嘴,朝他爹看了眼,“爹——”
麻齐风马上拱手:“仓叔,那我先走了。”
“天冷,地硬,路上当心点。”
“多谢仓叔。”
由于心里藏着事,又带了个病少年,一路上,麻敏儿的神情显得有些燥。
麻齐风发现了女儿神色不对:“敏儿你怎么啦?”
“没……没什么。”麻敏儿收回情绪。
“是不是爹送东西给祖父母,你不高兴?”
“几块糕而以。”
“那你……”
“天气太冷了。”麻敏儿说道:“冻得我想回家钻热坑。”
麻齐风感觉女儿有什么事瞒着自己,可问了,她也没有回答,他也不好再问,说道:“那我们赶紧办好事,然后回家。”
“嗯!”
到了平定县城,麻敏儿父女把生病的少年放到了医馆,“大夫,帮看看这孩子。”
“坐到这边。”老郎中指指凳子叫道。
牛大宝和麻齐风把少年架到诊案边的凳子上,老郎中把了脉,“病得不轻,至少得拿十副方子。”
“老先生,你尽管开方子。”
“好。”老郎中开了方子,让店里头小伙计配药,不一会儿,就称好了十副方子,一共花了一百八十几个铜钱。
“牛叔,等回去,把他放在小草棚里,就是郭婶秋天看稻用的棚子。”麻敏儿想想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