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大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能意气用事啊。”
“大汗,敌人数量众多,一旦被他们给围上了,可就麻烦了,不能在犹豫了。”
听着几个手下的建议,又扫视了一眼整个战场上。
敌人的步兵也已经冲进了大营,追着自己的手下砍杀,黑压压的,一眼望不到边。
这些人士气大盛,人数众多。
再看看自己这边,一个个惊慌失措,毫无士气可言。
就算勉强组织起来,也很难打赢对方,看来只能先撤了。
虎墩汗发出了一声无奈的叹息。
“哎,立刻召集勇士们,留下一队人断后,其他人随本汗先撤回去,本汗一定会再回来的。”
说完,接过缰绳,翻身上马。
再次望了一眼神京城,大喝一声:“撤。”
话音一落,拨转马头,带着收拢起来的蒙古骑兵,往北边突围而去。
现在的大营里,乱作一团,又有朝廷兵马的追杀,根本就很难组织起人手。
这样纷乱的环境里,想通知都通知不到,只能各自逃命。
再加上战马受惊、死伤,也没有多少战马可用。
还多人,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只能留下来,应付朝廷的兵马。
真正随着虎墩汗逃出去的,也就不超过两万人。
······
贾琮站在城头上,默默看着下方的战场。
晴雯放下千里镜,冲着贾琮道:
“大帅,我们胜局已定,只是有一只人马,往北逃走了,那个虎墩汗,可能逃走了。我军骑兵太少,还在战场上杀敌,根本就没有能力追击。”
贾琮点了点头:“本帅看到了,他们跑不了。李彪,你带人跑一趟,等张虎他们杀了虎墩汗,你把他的人头带回来。”
“是,属下尊命。”
李彪答应一声,点了五十名亲卫,纵马而去。
林黛玉道:“琮哥哥,这数十万人的大战,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是太壮观了,整个战场,一眼望不到尽头,让人看了,有股热血沸腾的感觉。
只是这么大的战场,杀来杀去,实在是太惨烈了,这到底得死多少人,才算结束啊?”
贾琮淡淡的道:“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没有第三种结局,所以上了战场,就要千方百计的把敌人杀死,不能有妇人之仁,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杀光了,战争才能结束。
当然了,要是一方投降了,战争也能够结束。”
晴雯道:“现在是夜里,看不太清楚还好些,等到了白天一看,可以用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来形容,一点都不会过,你们要是不怕晚上睡不着,等天亮了,可以去战场上看看。”
二丫道:“晴雯,我又不是没有上过战场,什么没见过啊。”
晴雯道:“我又没说你,我说的是紫鹃,紫鹃的小脸都吓白了。”
紫鹃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道:“晴雯,你少吓唬人,只是这种大战,确实是第一次看到,有些太震撼了,倒不是真的怕什么。”
春兰开口道:“大帅,有人来了,是安南郡王。”
贾琮闻言,转头看去。
就见安南郡王,正沿着台阶往城头上走来,身后跟着十几个护卫。
安南郡王上了城墙,迫不及待的向城外看去。
就看到远处的蒙古大营,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喊杀声震天动地,惨叫声,怒骂声,人喊马嘶,惨烈异常。
饶是他这位老将,看到这一幕,也不禁脊背一凉。
看这情况,朝廷大军是赢定了。
贾琮这小子,还真是有点东西,真是盛名之下无虚士,果然了得。
望向城头上的贾琮,眼中神色莫名。
既有些佩服,又有些羡慕,还有一丝丝的嫉妒。
举步往城头上走去,后面的护卫想要跟上去,却被拦了下来。
“我们是王府的人,你们也敢阻拦?”
“此乃军事重地,大帅的指挥所,王爷可以上去,你们不行,胆敢硬闯,斩。”
王府的护卫,看到这些全身甲胄的亲兵,一脸凶狠的样子,吓得停住了脚步。
安南郡王哈哈笑道:“宁国公果然是大才,运筹帷幄,智计过人,一战而胜,击退强敌,让人不服气都不行,那些是本王的护卫。”
贾琮拱了拱手:“让王爷见笑了,区区小伎俩而已,无非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里有本帅的亲兵保护,王爷无须担心。”
安南郡王唏嘘道:“想不到贾家出了你这么一号人物,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给你家祖宗长脸了,我们开国一脉,越来越衰败了,难得出了你这么一个领军人物。”
贾琮应付道:“王爷谬赞了,只是运气好,适逢其会罢了。”
说话间,兵部尚书李广路,也带着家丁赶了过来。
贾琮笑道:“李尚书,你不在家里睡觉,怎么也跑来了。”
李广路苦笑道:“宁国公,你闹出那么大的动静来,怎么能够睡得着呢,估计整个京城的人,都被你给惊醒了,怎么样了,战况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