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能够被评价为世界级‘非遗’的东西,果然是难得一见的。”
夏杰不由得自言自语地说道。
不过,已经能够做出“曜变天目盏”这个精品,要说遗憾的话,也算不上。
“杰哥,杰哥,村长请您去村子里一趟。”
正当夏杰琢磨下一步做点什么工艺品时,宋小东的声音在砖厂外边响起。
有条不紊的整理好了手上地工具,和富贵交代了一下,夏杰走出门,看到宋小东正骑着电三轮,等着自己呢。
“走吧。”
夏杰跳上了车,挥挥手道。
……
村子里,林玲玲面带微笑地看着面前熟悉的景象。
虽然自己这段时间东奔西跑的,身心已经累到了一定限度,可来到卧牛村之后,那种疲惫似乎并没有那么强烈了,一下子觉得舒服了许多。
果然,在经历了京城那些雾霾、堵车以及各种高消费之后,还是山村清新的空气、朴素的居住条件更加让林玲玲感觉到安逸。
“林记者今天过来,是来找小杰的,还是来找夏老哥的呀?”村长满脸堆笑地对着林玲玲询问道。
“我今天是来找夏杰的。老村长,您难道不知道吗?夏杰之前做出来的‘曜变天目盏’,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非遗’之一。”
“所以上面派我过来,给夏杰做个人物专访呢。”林玲玲对着村长回应道。
“人物专访?哈哈,小杰现在确实也算是个大人物了。不仅仅自己在钻研着各种物件,而且还一直热心的帮助村民们走向富裕,真是个好孩子啊。”
村长笑眯眯地对着林玲玲说道。
“是的,夏老师的名气,不仅仅在国内,不少国外友人,也都已经认识了这一位来自卧牛村的年轻人。”
“只能说夏老师是非常的努力了,年纪轻轻,就能拥有如此之高的成就。”
林玲玲和夏杰差不多大,基本上都是刚毕业没几年。
出身于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的林玲玲,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方才能够在央视成为一名资深记者。
但是一想到相似年龄的夏杰,现在已经被身为央视记者的自己给访谈好几次了,林玲玲心中是一点儿不敢骄傲了。
正应了那一句老话,人比人,气死人啊。
“村长,我把杰哥带来了。”
宋小东的声音从外边传进了村委会。
虽然身为央视记者,林玲玲还是赶紧站起了身子,以站姿来恭候夏杰为国争光的这个老朋友。
“老村长,您找我有事吗?”
“夏老师了,是我找您。”林玲玲对着夏杰躬身道。
“诶诶,记者同志,你这是干什么呢?”夏杰连连摆手。
“夏老师,我得感谢您,您的作品能够代表我们国家,成为世界级别的‘非遗’,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人的尊重的。”
林玲玲笑着对夏杰说道。
“运气比较好,不然哪能做得出来‘曜变天目盏’呀。”
夏杰摆摆手道。
“您可太谦虚了。说句直白点的话,您做出来的‘曜变天目盏’,现在就是国宝,而您现在的身份,就是国宝之父,自然值得我鞠躬的。”
“要是没打扰到您的话,这几天我想对您进行一次访谈,顺便再拍一拍您的日常生活,请问您是否方便?”
林玲玲跟着问道。
“当然了方便了。”
夏杰微微一笑道,“不过可以的话,还请尽量多多宣传一下咱们卧牛村。毕竟咱们是山沟沟的乡村,交通极度不变,要是能多一些游客,我们还能提高一下交通条件呢。”
虽然现在村里修路了,但是已经有点不够用了。
“这孩子,自己受访谈,还知道先说村里的事,难得,难得啊。”村长在一旁听了夏杰的话,满意地念叨。
“没问题,我们会尽量在节目上安排多一些镜头给卧牛村的。之前我也来过卧牛村,知道这里的确是山清水秀,如果能够多一些宣传的话,对于村民的致富路,是非常有帮助的。”
林玲玲顿了顿,接着说道,“自从国家强调了‘三农’问题之后,能够得到央视报道的村子,的确会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记者同志,那实在是太谢谢你了。”夏杰对着林玲玲微微点头,表示感谢。
“不知道记者同志要在村里逗留几天呢?住的地方就由我来安排吧。”老村长对着林玲玲询问道。
现在的老村长可不比以前,随着夏杰、夏长江的名气越来越大,来访的人越来越多,老村长已经很擅长处理这些事情了。
“那行,这两天时间就劳烦村长费心了。”林玲玲对着村长说道。
“没问题没问题,记者同志,你们要是有什么需求,也尽管吩咐。这段时间,村子里条件也上去了,虽然比不上市区,但是还是很不错的。”
一说到村子里的事,村长便有些兴奋,一下子竟然有些忘了,林玲玲此行前来,主要还是为了采访夏杰,给他做人物专访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