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市。
正在修缮的大石铁路线上。
顶着烈日,铁路线上的工人们挥汗如雨进行着修缮工作。
这条铁路线上,每隔百公里,便会设立一个经停站点。
这个经停站点,用于火车临时停驻,并且后期会安排一些修理人员在这里常驻,以便后续可以随时对着轨道以及火车进行修理。
考虑到海雾天灾下丧尸的冲击,他们将经停站点进行封闭式打造。
经停站点面积不大,呈现长条形状,与火车轨道平行。
并且进行了封顶。
从火车轨道到站点,有六米的距离。
中间用两条宽度达到五米,高度达到四米的通道连接火车轨道。
在火车没有抵达站点的时候,通道关闭。
一旦火车轨道抵达站点,通道便会开启,如此火车上的人便能够从通道中下车,进入到站点之中。
由于采用了封闭式建造,即便是海雾之下,依旧不用担心丧尸席卷冲入站点。
站点也设立了数座哨塔,探照灯、武器系统。
轨道旁边的一辆大巴车改造的休息车上。
山子默头晕目眩,捏着鼻子喝下了一剂藿香正气水。
他这两天感冒了,风热感冒,喉咙干的不行,整个人昏昏沉沉。
喝完藿香正气水后,他站了起来,就要往车门走去。
可是下一秒,他身子微微摇晃,赶紧抓住扶手,这才没有倒下。
“山工,要不您休息一下吧。”旁边的一个二级监工刘舒见状,出言关心道。
他扶着山子默坐下。
山子默额头满是汗水,大巴车内开着空调,可他依旧感觉身体浑身冒汗。
摆了摆手,脸色有些发黄的他说道:
“小刘,那工地就交给你们了......最新送过来的一批钢轨锁扣,规格不对,你去处理一下。”
刘舒点头道:
“好的,山工,您放心吧。”
山子默躺在座椅上,整个人一点力气都没有,望着窗户外面的轨道。
天气太热了,轨道上方都蒸腾出了无色波纹。
他从旁边的拿起一块毛巾,盖在自己的鼻子上方,蒙住双眼,尽量让身体摊平,休息。
火车轨道这边的工作太繁重了,他负责大石线南部的路段,压力巨大。
北段的张云翔现在已经将轨道修缮到武市了,进度比他这边要更快。
但此刻身体扛不住,有心也无力了。
.......
武市。
张云翔带领着轨道修建工人,进行铺设轨道。
从信阳的石油城到总部基地,途径了将近十个站点。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中转站,武市军事基地,是轨道必须要经过的地方。
但由于之前选定的这条 K824火车轨道,并没有串联到武市军事基地,所以他们需要调整原有的K824轨道,将这条线路引入到武市军事基地中。
幸好,武市军事基地距离原先的K824轨道不远,他们只需要重新铺设40公里的轨道。
工地边上。
一座房屋的屋檐下。
包括张云翔在内的几个工地管事,在阴凉下喝水避暑。
一个三级监管笑道:
“张工,再过一周,我们估计就能够修到武市军事基地了,后面再修到跨江大桥,咱们的工作应该就算结束了吧?”
张云翔喝了一口水,摇了摇头道:
“结束个屁,丁总工那边说要一直往南修,直到与山子默他们南段连接为止。”
“啊??”三级监管问道:
“按照计划,我们不是只需要修到跨江大桥南段吗?这怎么又变了。”
张云翔把水瓶盖子拧紧,“要不你问问丁总工?”
他把水瓶放回到挎包上,然后再拎着挎包走到车边,将挎包丢到车上。
“干活吧!早点修完,你们也能够早点返回基地。”
“哦。”监管们赶紧从阴凉下走出来,回到了工地上。
将近两个月了,他们这两个月都是在火车轨道上度过的。
这条铁道上留下了他们无数的汗水。
北段的这些监管都是从石油城工地上调过来的,他们大多在石油城已经安了家。
两个月没有返回石油城了,他们也与家人们两个月没见面。
.......
太行山上。
西麓。
一架永续版直升机在群山峻岭中盘旋。
直升机上。
陈德龙蹙眉看着机舱中的一个老头,
“你确定是这里吗?”
老头头发花白,趴在机窗上往下望,“没错啊,应该就是在这里。”
“我在这里干了十年,当然记得!”
陈德龙半信半疑地看着这个名叫做温建设的老头。
这个老头进入大樟树基地填写的信息是,建筑第 78师的工程兵。
末世前,78师承担基地特种工程建设,属于当时的现役工程部队。
很多的隐蔽军事基地都是他们建造的。
大樟树开启大搜集行动后,民间的那些拾荒者基本都是外出搜寻一些设备、珍贵金属原料等东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