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宋江等人在枯树山站住了脚之后,宋江开始频频带人下山去左右县城、堡寨借粮,所打得旗号,仍是二龙山宋江。
与此同时,宋江与吴用这对默契组合又频频出手,招揽了不少江湖好汉,像瓦罐寺的崔道成、丘乙,像蜈蚣岭的王道人、李二僧,像孟州的施恩、蒋门神,像青州的郁保四,像泰安州的任原,等等……
计点,共有统领三十六人,兵马近两万。
宋江与吴用秘密商议了一番之后,宋江又选出七十二个头目,凑够了一百单八将。
宋江将这一百单八将聚集到一起,道:“离开二龙山大寨,托众弟兄扶助,立宋江为头。今者,共聚得一百零八个头领,宋江心中甚喜。从前,我等兵刃到处,杀害生灵,无可禳谢。我欲建一罗大醮,报答地神明的眷佑之恩。一则祈保众弟兄身心安乐;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大罪,发出招安大令。不知兄弟们意下如何?”
众头领都道:“此是善果好事,我等尽尊哥哥之令。”
吴用道:“请王道人兄弟主行醮事。”
王道壤:“义不容辞,烦请众兄弟下山收买香烛、纸马、花、祭仪、素馔、净食,并合用一应物件,再请左右得道高士共襄盛举。”
商议连开七日法会。
期间,广施钱财,赈济灾民。
日期已近,忠义堂前,挂起长四首。堂上搭起三层高台。堂内铺设七宝三清圣像。两班设二十八宿,十二宫辰。堂外设监坛崔、卢、邓、窦等神将。摆列已定,设放醮器齐备。请到道众,连王道人,共是四十九员。
正日,惠风和畅,碧空万里。
宋江、吴用为首。
秦明、董平与众头领依次上香,王道人作高功,主行醮事,关发一应文书符命。
王道人与那四十八员道众,每日三朝。
至第七日,宋江请求上赐下指示,并让王道人将请求送达听。
正好第七日,三更时分,王道人在虚皇坛第一层,众道士在第二层,宋江等头领在第三层,众头目并将校都在坛下,一同向上苍祷告,请求赐下指示。
是夜三更十分,只听得上一声巨响,随即一团火光落下,然后钻入正南地下去了。
王道人用剑一指那火光所落之地,道:“已降神谕!”
宋江赶紧叫人去那里掘开泥土。
只掘了三尺,就见一石碑立于其郑
众人七手八脚将石碑挖出,一看,石碑前后都写满密密麻麻无人识得的文字。
一一问过之后,终于有一道指出,此乃蝌蚪文,并为大家解读:“此石之上都是义士大名,前面有书三十六行,皆是罡星;背後也有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
“他们分别是:
魁星呼保义宋江;
罡星霹雳火秦明;
机星智多星吴用;
闲星飞蜈蚣王道人;
勇星双枪将董平;
……
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
读罢,众人俱惊讶不已!
宋江道:“鄙微吏,原来上应星魁,众弟兄也都是那上应命之人,合当我等聚义。今已数足,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言。”
众人皆道:“地之意,理数所定,谁敢违背?”
宋江取了黄金五十两酬谢那道士。
其余道众,也收得经资,收拾醮器下山去了。
一百零八将移步忠义堂,同秉至诚,共立大誓。
窃念江等昔分异地,今聚一堂;准星辰为弟兄,指地作父母。一百八人,人无同面,面面峥嵘;一百八人,人合一心,心心皎洁。乐必同乐,忧必同忧;生不同生,死必同死。既列名於上,无贻笑於人间。一日之声气既孚。终身之肝胆无二。倘有存心不仁,削绝大义,外是内非,有始无终者,昭其上,鬼阚其旁;刀剑斩其身,雷霆灭其迹;永远沈於地狱,万世不得人身!报应分明,神共察!
誓毕,众人同声发愿:“但愿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间阻,有如今日!”
当日众人歃血饮酒,大醉而散。
次日,宋江将吴用叫来,道:“二龙山被李衍那反贼所占,吾等若不早早受了招安,便会没了这杆大旗,恁地,就更难受招安了,不知军师有何教我?”
吴用道:“欲受招安,必得有人为我等与官家和。”
宋江问:“何人能帮我等恁地大忙?”
吴用道:“生听闻朝中有一宿元景太尉,为人宽厚,驭下有恩,是童贯、蔡京、高俅等权『奸』的死敌,能向官家反映民间疾苦,若是能动此人,我等方有望得到朝廷招安。”
宋江道:“恁地,我当亲谋此事。”
三日后,宋江、吴用等人乔装上京。
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宋江、吴用等人才得以见到宿元影宿太尉。
宋江哭诉,他是如何被黄文炳所害,『逼』上二龙山,又不敢无官府为敌,之前所作所为,皆为保命,祈求宿太尉为他们斡旋,让他们为朝廷捐躯报国,死而后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