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队里最准的是替补席上的帕特里克米尔斯,只是他上场却是别管有没有杀敌一千,先自损八百——身高一米八出头的米尔斯防谁,谁就追着他一顿猛打。
最靠谱的还是那个G,下半场站出来每一个球都投在了那个点上。
若不是吉诺比利的崛起,马刺几乎就要落开两位数。
所以每当吉诺比利命中篮球,邓肯就忍不住上前摸摸他的头:老弟,这场辛苦你了。
于是吉诺比利的头顶似乎又亮了一些。
而更让波波维奇揪心的是,由于胡浩南一直在强调攻防速度,在攻防节奏加快之后,就直接导致邓肯的体能加速消耗。
马刺的内线球员储备并不丰厚,可堪一用的也就斯普利特,原本还有邦纳高炮台可用,但邦纳的受伤让波波维奇在内线选择上更加捉襟见肘。
考虑再三,波波维奇最终作出决定,在第三节还有两分半钟时用斯普利特替换下邓肯,他需要给邓肯几分钟休息时间,好进行最后一节的决战时刻。
邓肯接过毛巾,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他原以为这一场会相对轻松,但万万没想到这比打湖人还要累。
这场打开拓者,他要么来回奔跑,要么被人夹成肉夹馍……
其实,这些若是早几年的自己,根本不算事。
但是现在真的不行了,毕竟36岁了,再过几个月就37了,尽管媒体称呼他为21号新秀,意思是说他依然不老,但人哪有不老的。
想想年轻时自己也是飞天遁地,渐渐的演变成地板流,到现在几乎就是靠着经验还有基本功在打球,这是身体的退化,自己能够真切的感觉得到。
也许在某个时间段,还可以打出高水平发挥。
但想持续输出,真的不行了。
他看着波波维奇站在自己面前,大声的指挥比赛,又想起了赛季初两人的一次谈话。
他开玩笑的说:波波,我有些累了,想早点抽出时间去游游泳钓钓鱼。
波波维奇对他说:好啊,再等我几年,到时候咱们一起去。
两人随即对视一笑。
有些话,是不用说的太清楚的。
邓肯也知道波波维奇的想法,GDP都老了,虽然还有一战之力,但新老交替这是必然的结果,波波维奇想再帮圣安东尼奥一把,在退休之前把马刺的未来理顺。
波波维奇有这心思,他又怎能撒手离开,不帮把手?
邓肯看着场上那个身披2号的小伙子,眼神复杂。
这是波波维奇重点培养的球员,就天赋而言,他的确有着不错的静态天赋,尤其是那一双长臂还有那一对大手,再加上有一股子狠劲,这起码能保证他有一个不错的成长下限。
但不知为何,这个小伙子却总给他一种奇特的感觉,具体是什么,说不上来。
……
与此同时,胡浩南也在观察卡哇伊-莱昂纳德,他在评估莱昂纳德的如今的成长地步。
不得不说,波波维奇的确在很用心的培养莱昂纳德。
马刺的主要战术是依靠内线高位策应来带动强弱侧联动,然后靠反复突分来潜质防守,但是当邓肯下场休息之后,波波维奇却是将更多球权交给了莱昂纳德,由他来强化马刺的中距离跳投。
也就是说,现在马刺已经有意识的强化提升莱昂纳德的中距离能力。
胡浩南看着笔记上记录着本场莱昂纳德所使用过的中距离终结方式,前前后后就出现四种之多。
比如安东尼式三威胁中投;比如哈登那样胯下运球佯装突破,却是接一个撤步中投;比如科比式翻身跳投;比如汉密尔顿式接球投篮。
基本上该有的中投姿势都有了,框架已经出来了,就剩下打磨细节了。
……既然现在的莱昂纳德细节处理还有所欠缺,那就对不住了。
第三节结束,节间休息,胡浩南估计邓肯还要再休息两三分钟,这个时间段的主打依然会是莱昂纳德,所以……
胡浩南在战术板连连画道:“只要他开始运球,果断夹击,逼他强行出球,如果他强行投篮,记住他主要依靠的是身高臂展……”
胡浩南很清楚一件,莱昂纳德从来都不是一个出色的进攻组织者。
在马刺时莱昂纳德担当的是终结,策应组织有邓肯帕克;在猛龙他担任的是终结,组织有洛瑞和小加索尔。
胡浩南把莱昂纳德定位为宝塔上的最高一层,吸引了所有眼球,但依靠的是下面打好的根基。
快船一度要他加强传球策应,以弥补球队里所欠缺的组织属性,这就像是要把莱昂纳德改造成球队的地基,至少要更多分担这部分只能……结果失败了,莱昂纳德打出了最糟糕的一个赛季,甚至可以说是最迷失自我的一个赛季。
当第四节比赛一开始,当马刺进攻,篮球落到莱昂纳德手中,队友拉开带走防守人给他制造单打机会。
面对伊戈达拉,莱昂纳德在正面一对一面框情况下根本突破不了,于是自然而然的转为背身,而就在此时,还在弧顶附近的布鲁尔果断放弃自己的对位球员,冲上来夹击莱昂纳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