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米口径的炮管并不是说射出的阳电子团直径能达到十米,而是内部螺旋加速器的直径在这个范围,最终发射出来的阳电子束的直径也就是在一米左右。
同时阳电子炮开始进行充能,皎月战舰舰首位置出现一片护盾,这是为了防止伽马射线对战舰和内部人员造成伤害。
随着阳电子炮的充能完毕,三艘皎月战舰几乎同时进行了发射。
三艘皎月战舰的炮管几乎看不见什么动静,在距离炮管大约10米的位置,一道亮光突然出现,阳电子束以水滴状光速射向前方的虫族部队。
于此同时,舰首处的护盾出现剧烈的抖动,很明显在抵御强烈的伽马射线。
阳电子本身是不发光的,能看到光亮是因为阳电子束和太空中微小物质中的电子发生湮灭释放出光子和伽马射线才让电子束变得可见。
如果是在大气层环境中使用,阳电子束会与空气中的电子发生反应形成一道明亮的光线,同时也会因为阳电子的大量消耗,导致远距离攻击伤害不足的情况出现。
在皎月战舰的控制中心,最终阳电子束路径的扫描设备依靠肯定不是可见光,而是高能伽马射线。
整个阳电子束在飞行过程中就是一个强烈的伽马射线源,在专业设备上可比它释放的可见光要好辨认的多。
三道亮光眨眼间就撞入虫族队伍。
阳电子和虫族单位体内的电子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光和伽马射线,每一个被直接击中的单位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成明亮的光源,然后高剂量的伽马射线无死角地向周围扩散。
被直接击中的虫族单位自然是飞灰湮灭,那些被高剂量伽马射线击中的单位则是在零点几秒内就变成了死尸。
乍一眼看过去虫族部队似乎没有什么变化,顶多就是队伍中出现三条细不可察的线条。可实际上在线条周围10公里范围内的虫族单位都变成了尸体,没有任何的活性。
阳电子炮的杀伤力由此可见。
可能有人这时候就要问了,虫族不是对辐射的抗性特别高吗?
宇宙辐射中也包含了伽马射线啊,怎么阳电子炮爆发的伽马射线就让虫族单位死得这么彻底呢?
这里只能说有抗性不代表免疫。
虫族只是对辐射的接受下限高一些而已,但是只要是超过了上限还是能够对他们造成伤害的。
就比如你去拍胸片,会照一下X射线。
对于人体来说几秒钟的低剂量照射不会有什么影响的。
可是同样的剂量对于比人体要小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生物呢?
相对于这些生物而言,人类对辐射的抗性是不是也挺高的?那么人类就能免疫辐射伤害了吗?
阳电子炮弹击中虫族单位后,本身单位时间里阳电子湮灭时产生的伽马射线剂量已经超过了虫族的安全剂量,又是那么多阳电子先后湮灭造成持续性的释放。周围的虫族单位自然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大量死亡。
这三发阳电子炮是真的压住了虫族的攻势,也给皎月三号迎来了修理的时间。
当虫族重整旗鼓再次压上来的时候,皎月三号不仅得到了修复,而且还有一队舰队赶过来支援,这一侧的防线算是彻底稳住了。
开战第一天,不到20个小时的时间,人类各个防区就差不多消灭了近一亿数量的虫族单位。
听着这个数字很多,实际上再侦查卫星返回的情报里,虫族队伍看不出来有一点变化。
十几个星系内的虫巢新孵化出的单位就已经弥补了损失的数量。
这还是在虫巢全部在孵化适合太空作战的中级单位的速度,如果是地面低级单位,这么多虫巢一个小时就能孵化出一亿的部队。
根据各防区卫星反馈的信息估算,一轮虫族至少出动了百亿数量的部队对人类防区全线发起了进攻。
因为东方帝国先手将虫族的补给线给端了,百亿规模部队的补给就成了大问题,虫族的进攻持续了24小时之后不得不退回占领星系进行休整。
联军战舰趁此机会全面追击,这又给虫族带来了近一个亿的伤亡。
不过舰队也没敢追得太深入,有了差不多收获后也就撤回了各自的基地进行补给。
不仅是虫族物资消耗离谱,人类这边的物资消耗同样离谱。
用于运送粮食和蓝晶的飞船从来就停止过,一艘载货量在十万吨的飞船装载满满一船的蓝晶到了前线都都没有机会卸货到基地,直接就和一艘艘战舰对接将蓝晶补充到战舰的货舱里。
采用核燃料供应的飞船同样如此。
东方帝国的核燃料采集飞船几乎全都动了起来,提取工厂也是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为前线提供氦三燃料。
如果以经济价值算,人类第一天用到的经费就已经达到了好几万亿的水准,而这么多钱花下去其实并没有给虫族带来实质性伤害。
当然了,四大军区这么多年的储备也不是开玩笑的,至少现在还能有足够的底气支撑战争的继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