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莲怕王氏累着,非要让她去床上休息,她来给她熬药,王氏推脱不了,只能依了秀莲,秀莲熬好药,就喂王氏吃药。
就在这时,吴氏突然闯进屋子,看见自己的女儿在喂王氏吃药,上去就夺过她手里的碗,怒道:“你这个死丫头,什么时候学会说谎话了,走,快跟我回去。”还没有等秀莲反应过来,她就被吴氏拉走了。
原来吴氏去月儿家找秀莲没有找到,就在村里问谁看见秀莲了,一个邻居说见秀莲去了王氏家里,吴氏就气冲冲地找来了,进屋一看,秀莲果然在,就很生气。
吴氏拉着秀莲匆匆往家里赶去,回到家中,就看见王媒婆和一个年轻男子在他家里坐着,王媒婆见秀莲回来,赶紧说道:“秀莲姑娘回来了。”那年轻男子看向秀莲,两个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秀莲想起昨天母亲的话,想必这个男子就是陈老能的儿子陈安良,就说道:“你们走吧,这里不欢迎你们!”说着转身就去了卧房,吴氏一看,气得脸都白了,赶紧对媒婆和陈安良说道:“这孩子心眼不错,就是嘴不饶人,你们多担待。”
常言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那个年代,儿女的婚事都是由父母做主的,尽管秀莲一百个不同意,石全德和吴氏还是收下了陈家的彩礼,把秀莲的婚事给定下了,并把她的生辰八字也给了陈家,气的秀莲坐在卧房里哭,连饭也不吃了。
吴氏怕秀莲再出去乱跑,让人家说闲话,每天都在家里看着她,又过了几天,陈家就送来了婚书,说三月之后成亲,秀莲得知就很伤心,盼望着陈明泽高中回来。
再说陈明泽,从破庙离开后,一路上都很顺利,提前几天就到了京城,他在那里又复习了几日才开始考试,没想到考试题目都是他看过的,一点难度都没有。
考试结束后,有很多人都留在京城里等待揭榜,但陈明泽担心母亲,就匆匆地赶了回去,回到家里,王氏的病已经好了,见儿子回来是喜极而泣,并告诉儿子自己生病多亏了秀莲,如果他要高中,一定不能辜负秀莲。
陈明泽说道:“母亲放心,只要秀莲姑娘愿意,我若高中,一定不会辜负她的。”他又把路上遇到方爱梅的事与母亲说了,王氏听了也很惊讶,说道:“你既然已经答应了人家,就应该信守承诺。”
于是陈明泽就拿出方爱梅给他的金子,买了一口棺材,找人去把方爱梅的尸骨挖了出来,然后埋在了距离县城五里之内的那座山脚下。
一日,陈安良正在花柳巷寻欢作乐的时候突然晕倒,被人送回家中之后就一病不起了,陈老能就请来城里最好的郎中来看,结果吃药也不管用,于是就想着提前把秀莲娶回家中为儿子冲喜。
秀莲得知陈家很快就要来娶亲了,就日日哭泣,一天晚上在吴氏去厕所的时候,她就悄悄溜出了家门,直接去找陈明泽,王氏见秀莲两眼红肿的来到家里,一问才知道她父母要把她嫁给陈安良,她明白秀莲的心意,可也是无能为力。
陈明泽对秀莲既有感激之情,也有爱慕之心,但他的前途未卜,也救不了秀莲啊,在家里急得团团转,秀莲哭着说道:“我不愿意嫁给陈安良,明泽哥,你要是不嫌弃我,就带我走吧!”
秀莲是一个善良,重情义的姑娘,王氏也不忍心她被逼婚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就对儿子说道:“明泽,你就带着秀莲走吧!到外面躲一躲。”
陈明泽心疼地看了一眼秀莲,他也想带秀莲走,可又怕石全德他们把气撒在母亲王氏身上,说道:“我走了母亲怎么办,他们不会放过你的,”
王氏安慰道:“没事,我一个老婆子,他们能拿我怎么样?趁着天黑赶紧走,要是他们找来就走不了了。”事不宜迟,王氏给儿子收拾了几件衣物,就送二人出了门。
陈明泽和秀莲前脚刚走,后脚石全德和吴氏就带着人找来了,他们问王氏把他女儿藏到哪里去了,王氏说不知道,他们就在她家里乱砸一通,然后又把王氏绑了起来,说要把她送官。
次日一早,陈老能得知秀莲被陈明泽拐走了,就匆匆地来到村里,逼问王氏他们到底去了哪里,王氏说不知道,陈老能就骂她,然后就叫人把王氏送到了县衙里。
其实,陈明泽和秀莲担心王氏,二人并没有走远,他们得知王氏被送到了县衙,就非常担心,哪里还忍心离开,于是就一起去了县衙,县官一看陈明泽自己送上门来,就把他绑了。
陈明泽原本以为自己来了,知县就会把母亲放了,可那知县说王氏教子无方,要杖责二十才能放她,陈明泽说这事与母亲无关,要知县放了母亲,一切责任由他一人承担,可那知县收了陈老能的银子,就要按照人家的要求办事,便命人把王氏拉出去用刑。
正在这时,就有四五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官差,后面还跟着仪仗队,高举彩旗,凑着乐器来到了县衙门前。几个刽子手一看也顾不上打王氏板子了,赶紧跑去报告知县,知县一听,匆匆出来查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