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们眼睛一亮,“可以吗?”有枪好啊,以后再不怕海盗、奸商了。
“不可以,”龙大当家直接打断他们的幻想,“不过,也许要不了多久,我们还会再回来的。”
海商们闻言先是失望,随即一脸惊喜道:“下回来,是不是可以多带些火枪打海盗?”
“如果你们跟楚商交易时,被海盗打劫,我们楚国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有了龙大当家这话,不少海商更愿意和楚国贸易,毕竟有火力保护,所有人都变成了讲道理绅士,他们也能更安全地赚钱。
挥别了海商,船老大掌舵一路驶往楚国,好在此时正值夏季,算是顺风顺水,没过多久便回到江南码头。
岸边自有船泊司负责对接,本地知府听说他们回来,忙带着下属过来迎接,“殿下总算回来了,朝廷上下可都盼着呢。”
“怎么了?是北边反了吗?”章小林还真担心草原牧民反水不服管呢。
知府忙摆手,“那倒不是,北边还算安稳,朝廷已经前往北地开设学堂了,还有好些人也迁到江南生活。”
这些都是章小林当初给太后的建议,双方实现文化流通,刘太后果真全盘执行,“那就好。”
“自两位殿下出海后,太后很是担心,这不今天还收到批复的奏折呢。”知府将奏章递给章小林阅览。
她翻开一看,原来是知府每月例行的请安奏折,通常这种奏折都会跟地方土贡一同送上京城,其下会有朱笔御批“躬圣安”等字样。
但这封奏章上却是长长的回复,大意便是如果有安国公主等人的消息,务必以急递铺通知之类等等。
章小林对龙大当家道:“要不,咱们赶紧先回京城去吧,我还有一件紧要事跟朝廷商量呢。”
“那将琐事安顿好了便回!”
其后几天,章小林根据账簿,给每名船员都分了一些银两及贵重财物。
船老大等人一开始还推辞,毕竟他们的月俸应由当地知府拨付,章小林却笑了笑,“朝廷给是朝廷给的,咱们这个是奖金,就当是赏钱吧,回头买些地也好安家。”
众船员千恩万谢方才收了,小钉子捧着小钱箱道:“我吃住都在王府,要这些干嘛?”
“笨,你不置个宅子怎么娶媳妇?你咋不为如烟想一想呢?”章小林咋感觉他像个榆木脑袋,明明有心仪之人,却不赶紧成家,整天还想着往外跑。
小钉子一边嘟哝着女人真麻烦,另一边却又笑嘻嘻地抱紧钱箱,看着果真有些傻气。
而粮种才是重中之重,章小林仔细交待知府,“番薯可是我们好不容易弄到的,找块好田育苗、播种,待种好后将果子送到京城来,我还要推广到全国种植呢。”
知府不敢怠慢,小心地命人接过那些花盆,“放心吧,我这就安排。”
至于那一船的粮种暂时都交给知府收着,等请示过朝廷后,再决定试种的区域。
待一切安排好后,章小林等人便快马返回京城复命。
刘太后得知一行人抵京后,便立刻请他们入宫叙话,章小林将海商们送来的珠宝,及一些海中珍品打包成箱,作为土特产献给她。
“这些东西真漂亮,花了不少银钱吧?”刘太后虽说喜欢珠宝,可这些玩意儿中看不中吃,没啥实用价值。
章小林摆摆手,“这些都是当地的特产,压根不值钱。”
说罢,她拿起一颗红宝石,“这种漂亮的石头当地人拿它们洗澡用的,河里有的是,至于珍珠、红珊瑚更是海底长的,压根儿没花钱,真正花钱的是高产粮种,还有名贵药材之类。”
章小林当下将一路闯荡大洋的所见所闻,细细给在座众人说了。
小皇帝听得津津有味,当听说番薯是西洋人带过来时,颇有些好奇,“西洋人为什么对他们这么好?”
这个问题问得好,章小林郑重道:“太后,咱们得赶紧组建船队下大洋啊,西洋人已经先我们一步啦!”
刘太后甚少见她用如此认真、严肃的语气说话,不禁反问道:“小林,那些西洋人离我大楚甚远,为何你如此着急?”
不着急不行啊,西洋人的触角已经伸向大洋彼岸,到时候吃饱喝足的西洋人,必然会大规模开始殖民。
而大楚的起步已经晚了,如果不想落于人后,必须更积极主动地探索,还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才能在不远的未来,避免被殖民的下场。
章小林对众人解释道:“西洋人给的作物确实有好的,像番薯、土豆、玉米都是高产作物,但也有一些作物,并没有那么好。”
“那不好的作物,咱们不种就是了,有什么关系呢。”小皇帝实在搞不懂了,种庄稼要么就是为了吃饱,要么就是为了穿暖,还能有什么别的用途。
“陛下想得不错,但也有一些经济作物,是专门用来赚钱的。”章小林笑问道:“大楚的茶叶、丝绸、瓷器都是西洋人喜欢的,可咱们从西洋人那里进过什么货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