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我等骤然起事,他必定措手不及。”
李芳果愣了一下,扭头看向李良成,见李良成颔首,他也不再犹豫。
“好,本王就听都督的,先册封他为朝鲜世子,把他稳住。”
此事,有人在李良成耳边低语了几句。
李良成抬眼看向耿璿和李芳果说道:“那侍卫醒了。”
随即一脸茫然的侍卫便被带到了众人面前。
待到侍卫回过神来时,他便看到了眼前一脸杀气的耿璿。
“长兴侯此人杀不得!”
李良成连忙出言劝阻,李芳果也看向侍卫说道:“你如今见了大明都督,还不明白是什么情况吗?”
侍卫闻言当即叩首说道:“愿为大王驱使!”
李芳果也毫不犹豫地画下大饼。
“事成,你可封爵,承恩世代。”
李良成则是又拿出一百两白银放在他的面前。
“这些银子你拿去安置家眷。”
侍卫见状再度叩首道;“小人绝不背叛大王,若泄露此事,身死族灭,永堕地狱。”
看到侍卫手上带着的佛珠,耿璿的杀气减少了几分。
“朝鲜王、李大人,还有在场的诸位,我等所行之事万万不可泄露。”
“一旦事泄,李芳远自然不敢动本都督,但是你们中又能活下几个呢?”
釜山港,大明水师城寨中。
徐膺绪正在和统领三千明军前来驻守的明军参将常继祖商议进一步强化城寨的事情。
“常参将,如今有你们三千人驻守,日后还有水师将士进驻,需要的各类设施只多不少。”
“眼下扩建城寨已经迫在眉睫。”
常继祖闻言连忙附和道:“徐世伯所言极是,那此番我等便先一步扩建水师城寨。”
“如果可以,我们还可以在釜山修建一座专门的军用码头。”
徐膺绪思索后点点头,随即轻笑着说道:“城寨必须要有我们大明自己人修建,至于军用码头的话,可以雇佣当地的朝鲜百姓。”
“这些朝鲜百姓吃苦耐劳,给他们管上一顿饭,他们就感恩戴德的了。”
言毕,徐膺绪走到常继祖身旁笑着说道:“此番陛下派你过来,我就知道陛下忘不了你们常家。”
“待到陛下事成之后,你少说也是个伯爵。”
常继祖听后苦笑着说道:“世伯,不瞒你说,陛下能够赦免我们常家,我们就已经感恩戴德了。”
“如今我等存于世上,折损的是祖父的一世英名。”
听到常继祖说起常遇春,徐膺绪也陷入了沉默。
常遇春英年早逝,长子常茂也坐罪削爵,最后抑郁而死。
次子常升承袭爵位却又被牵连蓝玉党案牵连被诛,常升的家人也遭到流放。
直到之前常升的家人被朱允炆赦免,常升长子常继祖方才再次回到应天。
这一次朱允炆派常继祖前来朝鲜,便是存了恢复常家地位的心思。
就在此时,纪纲从外面走进来,打破了两人的沉默。
“徐侍郎、常参将,下官的百户所已经选好了位置。”
“就是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动工。”
说话间,纪纲走上前在图纸上标注了自己选择的百户所的位置。
徐膺绪和常继祖看了一眼后颔首认同了纪纲的选择。
接着,徐膺绪便对着纪纲说道:“纪百户,如今你手下不过十余人,扩充人手是当务之急。”
“尤其你还将肩负陛下攻略倭国的任务。”
“营房的事情,我和常参将会按照你的需要建设。”
“你眼下还是要快些建立情报网络,尤其是倭国方面。”
纪纲连连拱手应诺,随即行礼退下。
很快,釜山的大明官吏兵将便开始扩建水师城寨,并选址建设军用码头。
管理釜山的蔚州官吏在收了徐膺绪的好处后,便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地的百姓则是积极踊跃地前来码头工作。
徐膺绪也没有亏待朝鲜百姓,除了管了他们的午饭外,还每人每日付给他们三十大明通宝的酬劳。
于是釜山港周围的不少渔民或者蔚州的农民趁着农闲纷纷前来为大明建设军用码头。
纪纲则是一边从明军将士中选拔护国卫,一边收买和倭国做生意的朝鲜商人来暂时获取倭国的情报。
就在釜山的大明官吏兵将们上下齐心搞建设时。
大明皇家海运公司的三艘战船出现在了釜山。
看到大明水师的战船前来,大明的官吏兵将们兴奋起来。
统率这批战船的水师将领吴宣指挥战船有序停靠在通商码头。
随即派人将徐膺绪、常继祖和纪纲三人请上船说话。
“徐大人,此番陛下派末将前来,便是前来运送一些火器。”
“南燕王率领的船队如今已经在其他通商口岸停靠。”
“南燕王也准备率人前往朝鲜王城会见朝鲜王。”
徐膺绪点了点头,随即马上看向常继祖说道:“常参将你速速派亲信前来将火器运回城寨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