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纲暗暗叫苦,心虚地劝了起来。
“张相公,和他们废什么话!直接进去见宋皇,要回兰州就是!”
郭虾蟆恼羞成怒,愤愤回击。
“赶紧回去吧!免得自取其辱!”
李仲谔声音变得高亢,衙门外的宋军卫士都转过头来打量,张天纲心惊,赶紧劝了起来。
“李相公,听说安国公主来了兰州,咱们要不要准备些礼品,前去探望一下公主?”
罗世昌轻声一句,李仲谔悻悻收回目光,轻轻点了点头,没有再和郭虾蟆置气。
事实上,和这些金国使臣争吵,完全没有必要。
“郭副使,别忘了咱们的使命!”
看到郭虾蟆面红耳赤,似乎还要上前雄辩,张天纲赶紧劝道。
旁边几个金人使者也都小声劝阻,郭虾蟆黑着脸,终于没有开口。
“夏国使者,我大宋天子在大堂等候。请随我进去。”
宋国官员出来,和颜悦色,引着李仲谔和罗世昌等西夏使者进了衙门大堂。
“岂有此理?我大金国使者已经前来,为何不先行召见?”
金国副使郭虾蟆黑脸通红,扯开嗓子喊了起来。
衙门口的卫士们看了过来,冷冷一瞥,又收回了目光,丝毫不为郭虾蟆的暴跳如雷所动。
“郭副使,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你就忍忍吧!”
张天纲叹了口气,满脸的无奈。
“张相公,宋皇如此无礼,兰州等地,恐怕是要不回来了。还是回去禀报皇帝,准备开战吧!”
郭虾蟆恨恨发作了出来。
“开战?”
张天纲惊愕地看着郭虾蟆,轻轻摇了摇头。
“郭副使,你看看宋军这些虎狼之师,你有必胜的把握吗?”
郭虾蟆一愣,面对眼前宋军将士冷漠的目光,想要说的话,全都卡在了脖子里面。
罗世昌和李仲谔进来,一起向高座上的赵竑致谢。
“陛下,老臣谢过大宋救援大夏之恩!”
赵竑占了金国的兰州等地,这不是开玩笑吧?
他就不担心,要和金国刀兵相见吗?
“二位相公不必客气。大夏国中,一切都好吧?”
赵竑面带微笑,亲切和善。
“回大宋皇帝,鞑靼大军退去,兴灵之地尽被战火涂炭,百姓十不存一,民生凋敝。多谢陛下援手,我大夏子民才逃过一劫。”
李仲谔再度躬身行礼。
“蒙军烧杀抢掠,所过残破,大夏百姓苦矣。”
赵竑眼皮一抬,一旁的余玠心知肚明,轻声问了出来。
“两位尊使,此次大战,大夏逃过一劫。但夏蒙国土接壤,若是鞑靼大军下一次来袭,不知大夏该如何应对?”
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
皇帝的这一句话,可谓至理名言。
大宋救了西夏,趁机取了河西走廊,这才是大国该有的决断。
“罗相公,鞑靼大军在大夏攻城略地,大夏百姓白骨累累,尸积如山,剩下的军民不过三四十万。鞑靼大军若是再来,大夏又该如何应对?”
堂下的老熟人曹友万,也是一本正经说道。
就西夏那一点战兵,人心涣散,军心难用,想要再守一次,恐怕是徒劳。
罗世昌和李仲谔又是相对一眼,都是面色难看。
国势衰败如此,又如何可以解忧?
西夏的明天,何去何从?
“大宋天子,若是鞑靼大军再来,到时还望陛下挥兵相救,解民倒悬,以全大夏数十万子民!”
李仲谔肃拜行礼,恳求起了赵竑。
“大宋天子,宋夏已是秦晋之好,大夏若是有难,还望陛下看在安国公主的面子上,救救大夏!”
罗世昌心头忐忑,跟着说道。
从古到今,所有幸存的王朝,无不是靠自救。一味地依靠外力,恐怕是徒劳。
“两位尊使,你们这不是在为难我大宋天子吗?”
范钟摇摇头,接过了话头,侃侃而谈。
“此次为救大夏,我大宋耗损国力,将士死伤众多,朝中一片反对之声,百姓人人抱怨。若是再一次发兵救夏,恐怕会朝野动荡,士民不安,令我大宋天子为难!”
“确实如此。陛下御驾亲征,解救大夏于危难之际,以全大夏皇室,已经是仁至义尽。将来如何,恐怕大夏要自食其力了。”
余玠毫不客气,直言不讳。
为救西夏,赵竑亲自率兵,将士死伤无数,逼退蒙古大军。西夏皇帝李睍,也不知道前来兰州和大宋皇帝会晤。
难道说,区区几百里路程,就让西夏皇帝受苦受累了?
“大宋皇帝,还望你能乾坤独断,救大夏于水火不容。”
罗世昌皱眉叹息,苦苦哀求。
国与国之间,本就只有利益可言。赵竑能救夏,的确已经是不易。
“两位相公,恕我直言。三四十万人口,两座城池,大夏弹丸之地,已经名存实亡。如果我是大夏皇帝,如今能做的,就是为大夏所有的子民找一条退路,一条能活下去的路,而不是贪恋权威,置大夏数十万子民于危险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