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二者风骨,高下立判
“卜算子·咏梅?”
文宫书海,当大乾读书人们看到这个题目时,心中惊愕。
这人真是好大的胆子,竟然敢与陆放翁用同样的词牌名来咏梅,这是要与半圣陆游同台竞技的意思啊!
“等等,这首词已经攀升到书海榜第一了,难道,这也是一首天道诗词?”
众人大惊失色,赶紧点进详情。
当看到作者时,长安城中不少人红了脸……
林谦!
竟然是那个风头正盛的天道诗人,天才林谦!
“构思巧妙,生动活泼,不愧是天道诗人,出手果然不凡!”
青楼中,一位青衫读书人看完全词,痛饮一杯酒,大声赞叹起来,真正好的诗词,会让你即便没有看懂,也能知道它是好的。
在他旁边的姑娘们也都眼神迷离,在脑海中回想着这首词,只觉得当真是觉得美极了。
“这首词的确是佳作,以花比人,以人拟花,花既是人,人也是花,人花两忘,的确绝妙!”
坐在他旁边一桌的白须老者却摇了摇头,“可比起陆放翁之咏梅,却是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无论是诗词文章,传递的都是思想,在他看来,这首词虽然华丽巧妙,却像是个精致的瓷瓶,毫无用处,陆游的词却像是一杯龙井,入口极苦,回味无穷。”
此处并非长安城中最顶级的场所,这里的姑娘们略懂诗词,却也不比这位老儒生,老者恐怕已不下六十,须发皆白,也不知来这青楼是为何。
但既然对方这么说,或许真是这样,这等老儒生在学识上的造诣,还是不容小觑的,不过这与她们无关,他们喜欢陆放翁的咏梅,也喜欢这首咏梅,都是极美的诗,若是谱成曲唱出来,当是绝美!
噗……
楼中突兀响起一道嗤笑声。
“孺子,你笑什么?”
“难道觉得老夫说得不对?”
老儒生颇为敏感,顿时循声望去,脸色阴沉的斥问到。
“不敢不敢。”
那位刚才发出嗤笑的青年儒者赶紧抱拳说道,“后生刚才只是被这烈酒呛到,绝不敢对前辈不敬。”
“哼!”
老儒生冷哼一声,却也并没有得寸进尺,这里是长安,谁知道自己招惹的人有什么背景,既然对方已经服软,那就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他才刚回过头去,身后就再次响起了笑声。
等他转过头去时,却只看到正襟危坐的几个年轻人。
然而等他再次回头时,身后就又响起了笑声……
“尔等孺子欺人太甚!”
终于,他发怒了!
拍桌而起,怒视着那群发笑的儒生,“今日你们若说不出来老夫错在哪,改日老夫定一一登门拜访!”
这所谓的登门拜访,自然不是什么邻居间的友好串门,而是登门问罪的意思。
那儒生也是无奈,他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一般是不会笑出声的,可实在是太好笑了!
不过他们也不是怕事之人。
那位最开始发出嗤笑声的白袍青年站起身来,对老儒生抱拳一礼,“前辈,晚辈们发笑,确是事出有因,您大人有大量,就别跟我们一般见识了,后生在这里谢过!”
“事出有因?”
“是什么原因?伱倒是说出来,让老夫为你评一评!”
老儒生得理不饶人,也的确是因为刚才这群儒生做得太过,笑得他心火大旺,这件事若不能处理好,他意如何能平?
“前辈当真要听?”
“有什么不能听的?”
老儒生微微冷笑,这群小辈还想跟他耍滑头,刚才大厅中分明没有什么好笑的事情发生,这些人大笑不止,就是在挑衅他!
“既然如此,那后生就斗胆为前辈解析一番这新词《卜算子·咏梅》!”
说着白袍儒生已经直起身来,目光坦然的看向老儒生。
“嗯?”
老儒生眉头微皱,一时间他竟感觉自身气势被对方压制住了,他可是七品浩然境的儒修啊!
“前辈说这首咏梅是无用的花瓶,晚辈却不敢苟同!”
白袍儒生开始出声,“晚辈反倒认为这词人立意高远,略胜陆放翁一筹。”
其实他心中觉得这首词比陆游词高了一个档次,但陆游毕竟是半圣,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于是便只说略胜一筹。
呵!
老儒生冷笑一声,反而放下心来,他倒要看看,这孺子能说出什么花来。
“此词起始二句叙季节的变换,既平直自然,又蕴含哲理。第一句才说“春归”,第二句就说“春到”。春归是梅花在风雨中所送,春到是梅花在飞雪中所迎。很显然,这里的“迎春”、“送春”者,不是“风雨”、“飞雪”,而是梅和梅花。在风雨中送来春天,在飞雪中迎来春天。”
“先为梅花描绘了一个既艰难又充满希望的环境,给人以希望和向往,启示人们以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现实,不要像陆游那样,局囿困窘于一时一地而不能自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