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诸侯国和藩属国(求订阅)
“殿下,这……”徐达做梦也想不到,太子打得竟然是高丽的主意。
朱标竟然想让徐达去灭了高丽,而条件便是一门两公。
徐达是苦笑不已,条件看似很诱人,但高丽可不是一个弱国,要将其灭了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这朱家父子,真是准备把自己榨干才罢休啊。
不过朱标的提议,徐达的确非常动心,毕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徐增寿是徐达的嫡次子,自幼聪明好学,又有勇有谋,深受徐达的喜爱,但他将来能够世袭的最高武职不过是一个卫指挥使。
徐辉祖和徐增寿是亲兄弟,又都是备受中山王宠爱的儿子,结果一个将来是公爵,而另一个仅仅只是卫指挥使,这其中的差距如同天壤之别。
人家老朱的儿子,即使将来不能当皇帝,至少保底是一个郡王爵位啊。
再往远一点想,将来两个儿子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后,必然会分家。
徐辉祖这一脉,公爵代代相传;徐增寿这一脉,传承的不过仅仅只是卫指挥使。
二代,三代……随着时间地推移,两边的关系会越加疏远,而两家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这是徐达不愿意见到的,可他又无可奈何。
朱标的话,他说一点都不心动,那肯定是假的。
“殿下,难道你想学西周分封异姓诸侯国,这可是大忌啊!”这老狐狸首先表现出了担忧,以显示自己处处为朝廷着想。
“父皇想要分封诸皇子于海外的想法,徐叔叔想必有耳闻吧?”朱标随即问道。
“听说过!”徐达点头回道。
朱标笑道:“这天下是你们这些开国勋贵陪着父皇一起打下的,侄儿觉得也不能只顾着朱家,从而疏忽了你们这些开国功臣啊。在孤看来,异姓诸侯国也没什么大忌不大忌的!”
他不以为然地说道,显得非常大气。
再糟糕的情况,能糟糕过满清得了天下?
剃发易服,整个华夏沦陷,然后又沦为欧罗巴诸国以及倭国共同殖民的地方。
徐达的脸色复杂不已,有些适应不了朱标的话术,便回道:“臣多谢殿下挂念!只是……哎呀,臣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朱标看着徐达左右为难的样子,觉得还是得透露一些真实想法:“咱们大明出色的将领太多了。即使抛开伱们这样的一代勋贵,二代里面也有太多出色的。”
“可天下总体已经稳定,而大明地扩张已经到了极限,所以……”
朱标的话戛然而止,看了一眼眉头紧皱的徐达,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继续说道:“从人性角度而言,到了这一步就会开始内斗。”
徐达闻言,努了努嘴,却不知该如何回答。
太子的话实在是太直接了。
可这的确是事实。
无论是文官还是勋贵武将,能进入朝堂的哪一个不是人中龙凤,个个精明得跟猴似的,只有对手一露出破绽,一定会第一时间扑上去撕咬。
勾心斗角是天性,而斗争的动力来源于胜利者将获得丰厚的战利品,而失败者则会一无所有。
比如目前的朝堂,杨宪和胡惟庸之间的斗争就异常激烈,恨不得将对方置于死地。
“徐叔叔,你说侄儿说得有没道理。”朱标笑呵呵地又问道。
徐达有些惆怅地回道:“纵观古往今来的历代王朝,殿下说得的确没错。”
朱标又继续道:“侄儿是站在太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是不愿意大明的这些精英人群天天热衷于内斗,但大明的国力有限,不可能一直无限制地征战,所以侄儿想到了这个办法。”
“比如将来令公子徐增寿的封地在高丽,是可以带走朝堂的一部分文官武将,以辅佐令公子开疆扩土,省得留在国内天天勾心斗角。”
徐达苦笑不得,回道:“殿下说得是,可那些文官武将去了封国后,一旦局势稳定下来,还是会内斗啊,就像殿下说过的,这是人性啊。”
朱标耐人寻味地笑了笑:“既然不在大明境内,该操心的不是孤,而是令公子了。”
“徐叔叔,侄儿对于未来的设想是,勋贵可以在海外建国为大明之诸侯国,朱家子孙在海外建国为大明之藩属国,共同拱卫大明!”
如此念头,是朱标最近才萌生的。
最早方进的想法是,藩王建国。
但朱标苦思冥想之后,决定扩大规模。
第一、他有些等不及了,等弟弟们长大还有数年时间。
第二、清一色朱家子孙海外建国,模板太少,模式太单一,而且容易人心思动。
文武群臣们即使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会想。
合着我们这些人无论在境内还是海外,打生打死,都是为了你们朱家子孙称帝称王,偶们都不过是炮灰,工具人啊,积极性会大受影响。
或许站在老朱的角度,他或许巴不得全天下都是朱家子孙建立的国家,他多半会高兴地合不拢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