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对付北宗孔家的计谋(求订阅)
这位北元皇孙脱古思帖木儿在大明留学期间,也没怎么去国子监上课,却经常去翰林院翻阅中原历代王朝的史书。
外戚干政,的确是造成历代王朝衰落或者灭亡的主要元凶之一。
所以历代文臣都会经常和皇帝提醒,一定要严防外戚。
当然,这家伙除了博览这些史书上的阴谋诡计后,还对秦淮河畔流连忘返。
他带来的盘缠,基本都花在了秦淮河两岸的青楼里。
可惜这好景日子没过多久,仅仅持续不到半年时间,北元朝廷那边便匆匆派来了特使,说如今的北元国主已经性命垂危,奄奄一息,让这位皇孙速速归去。
带着无比的留恋和不舍,脱古思帖木儿踏上了返程。
……
朱标得知此事后,没有亲自去送行,但也派了东莞伯方进去送了一程。
方进返回后,朱标故意打趣道:“东莞伯神机妙算,这北元国主果然活不了几年啊。”
方进闻言后,很是无语,心里嘀咕着:殿下,其实这元顺帝已经比历史上多活了几年啊!
“殿下,在北元的那些色目人给臣传来了一些好消息,这倒是意外之喜啊。”方进笑呵呵地说道。
“哦,何喜?”朱标轻挑眉头,也来了几分兴致。
方进站直了身子,神清气爽地说道:“北元那边对于我们善待他们的皇孙,其实是有一点意外的。”
“意外?”
“这皇孙虽然也是储君,但也排在太子之后,是第二顺位的。其实北元派遣那脱古思帖木儿前来大明留学,是做好了预案的。”
“首先,北元如此做是为了讨好大明,求得一时和平,也希望大明不要继续再北伐。”
“第二,皇孙毕竟不是太子,一旦发生了意外,他们也能有一个缓冲期,足够有时间再去培养一个。”
不过熟知历史进程的方进很清楚,北元根本没多余时间去培养下一个皇孙。
连那位北元太子都没在位多久就挂了。
倒是那位皇孙在位时间久一点,如果不是蓝玉横扫北元王廷的话,那家伙估计还能苟上好一段日子。
“北元的事情暂时放在一般,总之猜忌和仇恨的种子已经在那皇孙心里种下了,以后我们静观其变,坐山观虎斗即可。”朱标给此事下了一个基调。
“方进,你可有联系到南宗孔家?”
方进会意,立即回道:“殿下,臣已经联系到了。不过他们南迁了已经两百余年,如此的确非常落魄,和北宗那边没法比。”
越落魄就越好!
朱标非常满意地点点头。
改朝换代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无论说得有多么冠冕堂皇,其本质的核心意义是一群新的权贵去替代一群旧的权贵,然后中下层也完成一次社会财富地重新分配。
所以如今既然已经改朝换代了,他们孔家凭什么可以例外,不参与这场社会财富的重置。
何况朱标认为这一轮的财富分配,不过是将北孔家的财富和地位转移到南孔家,算是孔家家族内部的流通,他已经仁至义尽。
“需要的东西,有准备好没?”朱标又问道。
“准备好了!”方进嘿嘿一笑,“如今南宗孔家的家主是孔克忠,已经写好了《劝进表》,认为大明是继承了前宋的法统。”
“至于北宗那边,臣认为他们已经被蒙古人换种!”
朱标板着脸说道:“老方,这种玩笑开不得,不能因为那孔希学和草原上的鞑子长得像,就说他们被换种了。”
“臣当然有办法让大伙儿相信!”方进有些激动地说道。
能将孔家,尤其是北宗孔家掰到,那可是所有穿越者的心愿。
“殿下应该还记得臣当日大呼小叫吧?”方进指的是那日他当着孔希学的面,直呼对方和蒙古人长得如此相似。
“那又如何?”
“嘿嘿,孔家人也不是傻子,经过了那一幕,多半已经知道朝廷在怀疑他们了。”
“如果心中没鬼也就罢了,可万一真有猫腻,急得肯定是他们!”方进淡然笑道。
“你是如何做的?”朱标接着问道。
“在曲阜散步这个谣言!其实在那地方,圣人家就是律法,谁敢违背,就是公敌。”方进娓娓道来,“当然,那地方也是陛下特许的法外之地。不过孔家人作威作福,在当地老百姓心里的口碑并不好。”
“甚至可以坦率地说,即使是读圣贤书的子弟,别看他们满口子曰,仁义道德,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损害,也照样同孔家翻脸不误,势同水火。”
朱标赞同地点点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孔家在曲阜的黑点可谓罄竹难书,毕竟他们在这处地方延续了近千年。尤其是最近这一两百年……”方进笑了笑,“殿下,你要清楚这百多年前的事情只能道听途说,无从考证。”
“所以南宗孔家对于曲阜当地人而言已经是传说,我们可以适当美言一番他们当年的品行,但对于北宗之人,就让当地百姓来揭露他们的无耻行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