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飞剪船的蝴蝶效应(求订阅)
此刻,诚意伯刘基是一副欲哭无泪的心情。
太子殿下,你只说让老夫去当一把恶人,可没说过你要亲自出来收拾残局啊。
套路太深了。
老夫活了六十余岁,走了一条条各式各样的路,但最深的莫过于太子殿下的套路啊。
此子多智近妖!
这是刘伯温给朱标的评价。
朱标看着刘伯温走到自己跟前,一副扭扭捏捏,欲言又止的样子,便明知故问道:“诚意伯,何事愁眉苦脸?”
刘伯温无奈回道:“殿下,老臣听了殿下的吩咐,如今可是让那些同僚恨得咬牙切齿啊。”
言外之意,殿下您得补偿我啊!
“哈哈,孤明白!先生尽职尽责,也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孤自然会铭记在心。”
朱标说到此处,稍微压低了声音继续道:“先生,太子妃如今临盆在即,父皇、母后那边也认为是时候考虑太子嫔的人选了。”
即使以刘伯温的涵养,也是一时半会楞在了原地。
太子殿下说的话总是出乎他的意料。
“殿下的意思是?”刘伯温的语气有些颤抖,“难道太子嫔的人选不是从淮西人里寻找?”
“父皇不希望,想必以诚意伯的智慧应该能猜到吧?”
刘伯温略作沉吟,便道:“陛下想必不惜淮西派系一家独大吧。”
太子嫔的重要性仅此太子妃。
将来太子登基大位,太子妃为皇后,而太子嫔自然是皇贵妃,身份同样尊贵至极。
“孤听闻诚意伯的小女乃秀外慧中的才情女子,想必会是孤的良配!”朱标淡淡笑道,“这个太子嫔的位置就为令爱留着如何?”
刘伯温深吸一口气,回道:“老臣多谢太子厚爱。不过殿下容老衲大胆说一句……”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此事是殿下自己能够做主,还是要陛下决定。”
朱标回道:“自古以来子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太子嫔的人选也不例外。不过诚意伯非淮西一系,父皇那边同意的可能性很大。”
“那希望如此吧。”刘伯温压制住略显激动的心情,小心回道。
若是女儿成了太子嫔,将来生个儿子就会是大明亲王。
即使自己将来不在世了,他们的刘家也将会是皇亲国戚,永享富贵。
“此事诚意伯知道就好,可千万别声张啊。”朱标压低了声音。
“哦,难道说……”刘伯温反应也极快,随即问道,“还有其他人选不成?”
“孤的人选是令爱,但其他人也会有举荐的资格。”朱标略作沉吟,“毕竟这个位置很多人盯着,据说底下的那帮文臣也挑中了一人。”
“谁?”
“太常寺卿吕本之女!”
“他?好算计啊,竟然还把老夫蒙在鼓里!”
刘伯温不愧是刘伯温,很快便想到了那些文官集团的主意。
吕本是前元降臣,本身的官职也没什么实权,对于那帮文官集团而言,他的女儿即使当了太子嫔,吕本也不可能马上凌驾于众人之上。
“看来老臣的确被排斥了。”刘伯温苦笑道。
“先生是孤的老师,又经常在朝会里和那些人针锋相对,被排斥也正常。”朱标抚掌而笑,“不过这不重要,将来你我结成亲家,他们也只能无可奈何。”
这也意味着刘伯温在将来的日子里只能继续无怨无悔地充当朱标的工具人,朱标让他朝谁开炮,他就必须对其发炮。
“老臣以后必定唯殿下马首是瞻。”刘伯温微微躬身,动容地说道。
朱标见此,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容。
……
开海之后,南洋诸国的粮食通过海船源源不断地送往大明。
尤其在飞剪船的辅助下,粮食的海运时间大为缩短。
甚至从大明南方运往北方的粮食,也完全可以通过飞剪船进行。
蝴蝶效应开始了……
在原时空的永乐时期,朱棣因为要迁都北京,发动了四十多万民工疏通京杭大运河。
毕竟帝国的大部分权贵从应天府迁移到北京后,粮食就是一个大问题。
前元留下的京杭大运河有各种问题,所以朝廷必须下大力气整改,才能通过漕运将大量粮食从南方运往北方。
当然有人会问了,为什么海运这么便宜,还要用漕运?
这里面的学问就大了。
有人会说海运风险大,但这完全是口是心非。
海运基本是靠着大明沿岸的近海进行,能有什么风险?
若说风险,郑和下西洋或者那些走私去海外贸易的商船风险更大了。
其实真实原因是所谓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这是整个官僚系统的供养和运转问题。
首先,海运靠港较少,能通过海运捞到油水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
其次,便于管理、便于官员推卸责任,便于追缴小民责任。
不管什么时代,有利益的时候是自上而下分配,而有了损失都是自下而上承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