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就是这样。”他听了柯兹尼雪夫的话,煞有介事地摇摇头说。
“咳,您问问他好了。他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想。”列文说。“米哈伊雷奇,你听说打仗的事了吗?”列文问他,“你说说,教堂里念过什么了?你有什么想法?我们应该为基督徒打仗吗?”
“我们有什么可想的?皇上阿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在替我们考虑,样样事情他都会替我们考虑的。他比我们看得清楚。要再拿点儿面包来吗?再给这娃娃一点儿吗?”他指指吃完面包皮的格里沙,问陶丽。
“我不需要问,”柯兹尼雪夫说,“我们看到过,我现在也看到,成千上万人牺牲一切,为正义的事业出力,他们从俄国四面八方来,明确表示他们的思想和目的。他们捐出钱来,或者亲自出发,直率地说出为了什么。这到底表明什么呢?”
“这表明,照我看,”列文开始有点儿激动,说,“在八千万人民中总会有几百个,甚至像现在这样几万个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的亡命之徒,他们随时准备投奔普加乔夫一伙,奔往基发,奔往塞尔维亚……”
“我对你说,不是千百个亡命之徒,是最优秀的人民代表!”柯兹尼雪夫十分激动地说,仿佛在保护最后一点儿财产,“还有捐款呢?这可直接反映了全体人民的意志啊。”
“‘人民’这个词的含义太笼统了,”列文说,“乡下文书,学校教师,再加上千分之一的农民,也许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至于其余八千万人,像米哈伊雷奇那样,不仅没有表示他们的意志,他们根本不懂为什么要表态。那么,我们到底有什么权利说这是人民的意志呢?”
喜欢安娜·卡列尼娜(下)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安娜·卡列尼娜(下)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