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初齐军围攻楚州时,有人提议派兵增援。
常轩不信许淞志能挡住齐军,怀疑柳知捷是故意围而不打,担心中计,拒绝出兵。
后来见齐军久攻不下,常轩想派出援兵,却已经来不及了,只能闭城死守。
因淮南军屡战屡败,各地人心动荡。
韩振叶率兵从海陵北上,各城池纷纷望风而降。
除了几座无关紧要的小城,只剩下淮安和扬州未被攻下。
柳知捷抵达淮安后,见城墙高耸坚固,没有立刻攻城。而是深挖壕沟,在城外三里处扎下大营。
这段时间,投降的淮南军超过两万余人;柳知捷许下大量钱粮,命令其强攻淮安城。
攻城数日,虽未将其攻下,却也给城内造成不小的伤亡。
与此同时,柳知捷到处散播“淮安城即将被攻破”的消息。
扬州的常少思一开始没有理睬,但远处观战的斥候亲眼看见,淮安城厮杀惨烈。
这下,常少思坐不住了,心中难免忐忑。
淮南军的主公是父亲常轩,他如果完蛋了,扬州守军必士气衰落,城池失守是早晚的事。
也想过派人去给常轩送信,劝他主动放弃淮安,躲进扬州城;然而城外有数万齐军,日夜巡视,两人很难取得联系。
城内有不少将领忠心常轩,希望领兵救援淮安,常少思始终犹豫不决。
淮安城仍在激战,降军死伤惨重,齐军亲自上场。
见齐军攻势猛烈,每日城头上遗尸数百,城内的常轩深深感到恐惧。
一天深夜,趁齐军没注意,通过吊篮放出一士卒。
士卒出城后,马不停蹄赶到扬州,把常轩的亲笔信交给常少思。
信件内容很简单,要求常少思立刻率兵出扬州,支援淮安。
常少思一声轻叹,他真的不愿离开扬州;但父亲既然写信了,说明确实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无论如何,也只能出城了。
如想摆脱淮安的困境,击败齐军是唯一的方法。
常少思抖擞精神,率四万淮南军出城,一路向北。
心想两方兵力差不多,且齐军连日攻城,士卒疲惫,他未尝没有取胜的机会。
淮南军如此大的动作,很难不被齐军发现。
如让常少思顺利抵达淮安城下,与常轩里应外合,齐军将处于被动地位。
柳知捷稍作思索,命柳思行留下来继续围城,自己则带着韩振叶,率兵三万南下,迎战淮南军。
两日后,两军在安宜县(宝应)附近相遇。
谨慎起见,皆没有立刻发起进攻。
常少思越晚抵达淮安,常轩就越危险。
在时间上,齐军明显更为有利。
终于,常少思按耐不住。下令偏将孙瑞、王泽,各率一万兵马,率先朝齐军扑去。
两人还没来得及出兵,柳知捷主动率军后退。
常少思眉头微皱,不觉得柳知捷是怕了他。认为齐军后退,背后必有种种阴谋诡计,十有八九是在某处藏有伏兵。
于是叫住了孙瑞、王泽,暂停出兵。
不一会,韩振叶率五千齐军挑衅,引诱淮南军出战。常少思愈加确定,柳知捷在后面藏有兵马。
淮安那边还在激战,常少思不能一直停下来,全军缓缓向前推进。
偏将孙瑞不满道:“照这个速度,十天都到不了淮安。”
“闭嘴,我自有谋划!”常少思呵斥道。
入夜后,淮南军就地扎营。
全军休息没多久,韩振叶又来了。
这一次,他带来了鼓、铜锣等物;齐军一阵猛敲,声音震天。
所有人都被惊醒,淮南军大吃一惊,以为齐军要袭营。
常少思稳住阵脚,派兵驱逐韩振叶。今晚没有月亮,可见度较低;稳妥起见,将韩振叶赶走后,没有进一步追击。
过了半个时辰,韩振叶再次袭扰,大鼓、铜锣使劲的敲,声音响彻星空。
每当淮南军出营,韩振叶及时退去;仗着黑夜的掩护,轻松离开。
这一晚上,韩振叶来了七、八次。
常少思起初没明白对方企图,直到后半夜,见军中士卒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这才反应过来。
心中恼火,命众将领各带兵千人,举起火把,在营地外来回巡视。
即使如此,齐军仍未放弃。
韩振叶使用游击战术,每队五十人,分成三十个小队。各自为战,从不同方向持续骚扰淮南军。
哪怕有人被淮南军消灭,依旧没有停止。
直到天蒙蒙亮,视野变得开阔,韩振叶这才率兵离去。
考虑到士兵昨夜没有休息好,常少思打算晚点叫醒士兵,让他们多睡会。
然而,柳知捷并不打算给他时间。
淮南之战,最后的决战打响了!
近三万名齐军,吃过早饭后,高举长刀,气势汹汹朝淮南军杀去。
“该死!”常少思一声怒骂。他没想到齐军会突然杀来。
不顾将士们疲惫,强行将他们叫醒。
士兵听到集结的铜锣声,还以为是齐军再次骚扰,迟迟没有走出帐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