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象征指挥权的铜鼎,让人能想象到当年将军们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场景。
在陈列厅里,众人看到了更多精美的文物,有通体鎏金的铜车马,车身装饰着各种珠宝,车轮上的花纹精细得像发丝,连马的鬃毛都一根一根雕刻得清清楚楚;有造型独特的青铜剑,剑身光滑如新,仿佛刚从熔炉里铸造出来,据说轻轻一弹就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还有各种陶俑的头部特写,每个表情都栩栩如生,喜怒哀乐各不相同,有的眉头紧锁,像是在担忧战事;有的眼神坚定,像是在宣誓效忠;还有的嘴角下撇,像是在思念家乡。
“这个铜车马太精致了!” 张真元指着展柜里的铜车马,眼睛瞪得溜圆,几乎要贴到玻璃上,“你看这车窗,是镂空的花纹,还能像真车一样打开关闭,两千多年前的工艺这么先进?简直比我家的车还精致。” 讲解员笑着说:“这铜车马是按照真车的二分之一比例制作的,是秦始皇的座驾原型,里面的很多部件都能活动,比如车门能开关,车窗能升降,相当于当年的‘豪华轿车’,代表了秦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阳光透过展厅的天窗照进来,在陶俑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给它们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众人在景区的餐厅吃了午餐,简单的油泼面和肉夹馍,面条筋道,辣子香气扑鼻;夹馍里的肉炖得软烂,肥而不腻。大家吃得格外香甜,大概是上午的震撼消耗了太多体力,连平时挑食的张真元都把碗底舔得干干净净。
“下午咱们去看秦始皇陵封土堆,” 老周擦了擦嘴,拿起桌上的纸巾擦了擦手,“虽然主墓还没开挖,里面的秘密还没揭开,但站在封土堆上能看到整个陵园的布局,感受一下‘千古一帝’的气魄,想象一下地下的宫殿有多宏伟。”
众人来到秦始皇陵封土堆前,只见一个巨大的土堆矗立在平原上,像一座天然的小山,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树木,松柏郁郁葱葱,透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沿着铺着石板的小路爬上封土堆的顶部,视野豁然开朗,整个陵园的布局尽收眼底,陪葬坑、寝殿、便殿的遗址清晰可见,远处的骊山像一条巨大的青龙蜿蜒起伏,让人不禁想象地下埋藏的秘密:宏伟的宫殿、珍贵的文物、神秘的水银江河……
“这就是秦始皇的长眠之地啊,” 范成成感慨道,望着脚下的土地,仿佛能看到地下的辉煌,“生前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死后还拥有这么庞大的陪葬军团,真是‘千古一帝’,这份气魄古今少有。” 沙易望着远方的骊山,若有所思地说:“据说秦始皇陵里用水银模拟江河湖海,还有人鱼膏做的长明灯,能燃烧千年不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是能打开看看就好了,肯定比任何博物馆都精彩。”
李辰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点成熟:“还是别打开了,现在的技术还不成熟,万一破坏了里面的文物怎么办?很多文物一接触空气就会氧化损坏,多可惜啊。就让它保持神秘吧,留给后人更多想象空间,也算是对历史的尊重。”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封土堆上,给这座沉睡了两千多年的陵墓镀上了一层金边,连周围的树木都染上了温暖的颜色。众人站在封土堆上,望着远处的田野和村庄,袅袅炊烟在暮色中升起,心里充满了感慨。郑楷举起相机,拍下了这难忘的瞬间,照片里夕阳、封土堆和远处的人影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完美交融。
“该回去了,” 老周看了看天色,太阳已经快落到骊山后面了,“再晚路上就该堵车了,回去还得一个多小时呢。” 众人点点头,恋恋不舍地走下封土堆,回头望去,秦始皇陵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庄严神秘,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守护着千年的秘密。
大巴车驶离兵马俑景区时,车厢里安静了许多,每个人都在回味着白天的震撼,没人说话,只有车轮滚动的声音。张真元难得没有念叨美食,他靠在座椅上,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田野,那里的玉米已经长得很高了,轻声说:“以前总觉得历史很枯燥,就是背年代、记事件,今天才发现,历史比任何故事都精彩,这些陶俑、这些文物,都是活生生的历史,能让你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温度。”
李辰拍了拍他的肩膀,难得没有嘲笑他:“这趟没白来吧?比你吃十碗泡馍都值。” 张真元嘿嘿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都值,都值!不过晚上我还是想吃泡馍,最好再来碗油泼面,今天走了太多路,得好好补补。”
车厢里爆发出一阵笑声,打破了之前的沉静,气氛又活跃起来。范成成拿出笔记本,上面记满了今天的见闻和感悟,字迹密密麻麻的,还画了不少示意图;沙易的速写本上又多了几幅陶俑的素描,有将军俑、有士兵俑,还有跪射俑,每个都神态各异;郑楷和呵呵在整理白天拍的照片,对着屏幕争论着哪张最能体现兵马俑的气势,一个说全景更震撼,一个说特写更有细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