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我在电视上看到的气派多了,这得有多高啊?感觉能把整个城市都围起来。”老周笑着说:“城墙高 12 米,顶宽 15 米,能并排跑三辆马车呢,以前是用来防御外敌的,城墙上还有箭楼、敌楼、角楼这些防御设施,现在成了西安的标志,也是咱们国家的文化瑰宝。”
众人从永宁门登上城墙,脚下的青砖块被岁月磨得光滑温润,缝隙里还长着几株顽强的小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城墙上已经有不少游客,有的在悠闲散步,有的举着相机拍照,还有的骑着租来的自行车,铃声 “叮铃铃” 地响着,像一串流动的音符,充满了生机。城墙外侧是碧绿的护城河,河水清澈见底,岸边的柳树垂着绿丝绦,随风摇曳,偶尔有游船划过,留下一圈圈涟漪;内侧是老城区,青灰色的屋顶连绵起伏,像一片灰色的海洋,偶尔能看到几座高楼探出头来,古今交融的景象格外有意思。
“咱们租自行车吧!” 张真元早就看到了不远处的租车点,拉着李辰就跑,运动鞋踩在城砖上发出 “咚咚” 的声响,“比赛谁骑得快,输的人中午请吃甑糕,还要加双份红枣!” 李辰不甘示弱,甩开他的手:“比就比,谁怕谁,让你见识一下我当年上学时的骑车技术,当年我可是校运动会自行车比赛第三名!”
众人租了自行车,有鲜艳的红色、明亮的黄色、清新的蓝色,五颜六色的自行车在城墙上排成一排,像一道流动的彩虹。郑楷举着相机跑前跑后,一会儿蹲在地上拍大家骑车的背影,一会儿站在高处拍城墙的远景,忙得满头大汗,额前的碎发都被汗水浸湿了。“大家看这边!” 他大喊一声,举起相机,“笑一个!” 拍下了一张众人骑着自行车、迎着阳光欢笑的照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阳光在他们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
雨琪和白露骑着一辆双人自行车,车把上还挂着一个小小的粉色铃铛,她们慢慢悠悠地晃着,像两只悠闲的小鸟。“你看下面的房子,” 白露指着城墙内侧说,“屋顶都是青瓦,还有飞檐翘角,跟古装剧里的一模一样,感觉下一秒就会有穿着古装的人从里面走出来。” 雨琪点点头,拿出手机拍下这美丽的景象,屏幕上的画面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以后老了,咱们也找个这样的老城住,每天一起散步喝茶,坐在屋檐下晒太阳,多舒服啊。”
姜柏宸骑着一辆蓝色的自行车跟在她们后面,时不时提醒她们:“前面有游客,慢点骑。”“这边光线好,要不要停下来拍张照?” 看到有美景就停下来等她们拍照,像个细心的骑士。范成成则一边骑车一边给大家讲城墙的历史,他的自行车筐里还放着一本关于西安城墙的书:“这城墙是明代修建的,在唐代城墙的基础上扩建的,算起来有六百多年历史了,你看这些砖块,上面还有当年工匠的名字呢,这叫‘物勒工名’,是为了保证质量,出了问题能找到责任人,古人的质量管理意识就很强。”
沙易骑着自行车,手里还拿着速写本和铅笔,看到有意思的场景就停下来画几笔,城楼上的飞檐、城墙边的角楼、远处的钟楼,都被他画在了本子上,线条流畅而生动。“这城墙的结构太有意思了,” 他一边画一边说,“既有防御功能,又有美观性,你看这箭窗的设计,外面窄里面宽,既能观察敌情又能保护自己,古人的设计太厉害了,充满了智慧。”
张真元和李辰果然在比赛,自行车骑得飞快,车轮卷起一阵风,铃声 “叮铃铃” 地响个不停,引得其他游客纷纷侧目。“慢点!注意安全,别摔了!” 老周在后面追着喊,手里还拿着他们落下的水瓶。两人哪里听得进去,你追我赶,像两只快乐的小鸟,笑声在城墙上回荡。最终还是李辰技高一筹,先到达了预定的终点,他扶着自行车喘着气,得意地看着后面赶来的张真元。张真元气喘吁吁地停下车,额头上全是汗水,不甘心地说:“不算不算,你抄近路了!刚才有个拐弯你比我快半秒!” 李辰挑眉:“愿赌服输,中午甑糕你请定了,可别想耍赖。”
骑累了,众人找了个有树荫的箭楼下面休息,拿出老周准备的水和零食。城墙上有卖小吃的小贩,推着一辆小小的木头车,慢悠悠地走着,车辕上挂着一个铜铃铛,走一步响一声。“甑糕 —— 刚出锅的甑糕 ——” 吆喝声在城墙上回荡,带着浓浓的陕西口音。张真元眼睛一亮,像发现了新大陆,立刻跑了过去,不一会儿捧着两碗甑糕回来,白色的糯米上铺满了红枣和葡萄干,散发着甜甜的香味,还冒着热气。
“快尝尝!” 他把一碗递给李辰,自己端着另一碗用小勺挖着大口吃起来,嘴角都沾上了糯米,“软糯香甜,太好吃了!比我想象的还好吃,糯米黏黏的,红枣甜甜的,一点都不腻!” 李辰尝了一口,点点头:“确实不错,糯米蒸得很软,红枣的甜味都渗到糯米里了,就是有点太甜了,配点茶水刚好解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