⑾顾眄:斜视。
⑿珍馐:贵重珍奇的食品。迭,交替。荐,进献。
⒀醽醁(ling lu):美酒名。
⒁“夫一人”二句:语本西汉刘向《说苑·贵德》。隅,角落。
⒂至人:古代之思想道德达到极高境界的人。(中医传自道家,道家将高人由高到低分为真、至、圣、贤四个等级。)
为医之法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⑴,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⑵,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⑶。
老君曰⑷:人行阳德⑸,人自报之;人行阴德⑹,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⑺,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⑻,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⑼,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⑽。志存救济⑾,故亦曲碎论之⑿,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⒀。
⑴谈谑:谈笑。谑,开玩笑。喧哗:大声吵闹。
⑵戴面:仰面。
⑶膏肓:此喻恶劣习气。
⑷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唐代乾封元年上尊号“玄元皇帝”,武后时改称“老君”。俗称“太上老君”。
⑸阳德:指公开做的有德于人的事。
⑹阴德:指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
⑺阴阳报施:即上文所云阳施则有阳报,阴施则有阴报。
⑻经略:谋取。
⑼冥运道:犹冥道。冥界。
⑽谅:确实。忠恕之道:儒家伦理思想。“忠”谓积极为人,“恕”谓推己及人。
⑾救济:救世济民。
⑿曲碎:细碎。
⒀鄙俚:粗俗。
译文
医术精通
晋代学者张湛说:“医道难以精通,由来已经很久了。”这是因为疾病有内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状不同,和内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状相同的缘故。
因此,五脏六腑是充盈还是虚损,血脉营卫之气是畅通还是阻塞,本来就不是单凭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诊脉来了解它。但寸关尺三部脉象有浮、沉、弦、紧的不同;腧穴气血的流通输注,有高低浅深的差别。肌肤有厚薄、筋骨有强壮柔弱的区分,只有用心精细的人,才可以同他谈论这些道理。
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如果实证却用补法治它,虚证却用泻法治它;气血通利的却还要去疏通它,明明不顺畅却还要去阻塞它;寒证却给他用寒凉药,热证却给他用温热药。这些治疗方法是在加重病人的病情,你希望他能痊愈,我却看到他更加危重了。
所以医方、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能懂得那深奥微妙的道理呢?世上有些愚蠢的人,读了三年医方书,就夸口说天下没有什么病值得治疗;等到治了三年病,才知道天下没有现成的方子可以用。所以学医的人一定要广泛深入地探究医学原理,专心勤奋不懈怠,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就说已经明白了医学原理。如果那样,就大大地害了自己呀!
诚心救人
凡是品德医术俱优的医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无欲念,无希求,首先表现出慈悲同情之心,决心拯救人类的痛苦。
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也不能瞻前顾后,考虑自身的利弊得失,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
看到病人的烦恼,就像自己的烦恼一样,内心悲痛,不避忌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全心全意地去救护病人,不能产生推托和摆架子的想法,像这样才能称作百姓的好医生。与此相反的话,就是人民的大害。
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杀害畜牲的生命来求得保全人的生命,那么,离开“生”的道义就更远了。我这些方子不用活物做药的原因,确实就在这里!
其中虻虫、水蛭这一类药,市上有已经死了的,就买来用它,不在此例。只是像鸡蛋这样的东西,因为它还处在成形前的状态,一定遇到紧急情况,不得已而忍痛用它。治病能不用活物的人,这才是能识见超越寻常的人,也是我比不上的。如果有病人患疮疡、泻痢,污臭不堪入目,别人都不愿看的,医生只能表现出从内心感到难过的同情、怜悯、关心的心情,不能产生一点不快的念头,这就是我的志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