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太子、长孙皇后亲生的子女的亲舅舅,对于李承乾这位嫡子太子长孙无忌那是相当看重的,前期,李世民对李承乾培养的时候,长孙无忌与房玄龄这两位那都是太子身后坚实的支持者的。
两人,一个是亲舅舅,不管是从公从私,他都是要支持太子的,而房玄龄,那就是一个聪明人了,从进入秦王府之后,房玄龄就一心跟着李世民走,之后他更是坚定的保皇党,皇帝的心思就是他做事的前提。
等到李承乾因为谋反被罢免太子之位之后,他们这些人就要在各位皇子之中寻找一位更有机会上位的皇子支持,从而获得什么从龙之功。
在当时的重臣中,投靠李泰的主要是岑文本和刘洎,房玄龄也隐隐是李泰一党。而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则偏向于李治。至于李积,因为职位的原因,天然就是李治一党(李治封晋王后,照例兼任并州大都督,而李积正是并州大都督府长史)。
李泰作为李世民最宠爱的皇子,房玄龄对他的支持无非就是顺从了陛下的心意,而作为亲舅舅的长孙无忌之所以没有支持他,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争皇位的不仅只有李泰这么一个外甥,还有一个李治在。
按理来说,这两个人都是他的亲外甥。如果单纯从亲情上来考虑,那么他应该一碗水端平,不至于厚此薄彼到这般地步。
但如果再从权力的角度来考虑,那事情就可以看得比较明显了:李泰之前因为争太子,已经有了完整的私人班底,从朝中大员到地方守吏,投靠者不乏其人。将来如果李泰继位,长孙无忌固然能以前朝老臣的身份获得一席之地,但给他的权力能有多大、能持续多久,全都是未知数。
而李治则不然。李治麾下无人,自己如果真能扶持李治继位,那么未来当然可以保持权力不倒,在李世民身后真正成为掌握国政的那个人。
两相对比之下,长孙无忌自然会选择李治。
更何况,李治本来与太子之位是无缘的。长孙无忌如今抡起这么大一块馅饼砸到他头上,这得是多大的拥立之功!
后续的一切,也印证了长孙无忌的选择没错,但长孙无忌那时候有多得意,事后就有多后悔。
有长孙无忌的插手,李世民重立太子那是相当速度的,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一,纥干承基上书,举报李承乾预谋兵变。
初六,李承乾被废,同时朝廷发布诏令:以后太子无德,藩王争立太子,“两弃之,永为定制”。李泰直接被废,彻底地没有了登上皇位的可能性。
初七,李治就被立为太子。
短短的一周,李世民用实际行动表达了长孙无忌对朝堂的影响,这次太子之位的更改,那也轰轰烈烈地迎来了一代权臣长孙无忌的归来。
在贞观初年没能参与权利分配的长孙无忌,如今一记胜负手下来,瞬间就从垂垂老矣的挂名宰相,变成了未来掌握朝政的实权派人物,一夜翻盘。
之后,长孙无忌那心狠手辣,阴险狡诈就显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是他一手将皇位亲自喂到了李治嘴边,就说长孙无忌是摄政大臣那都是可以的。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李治这个外甥不仅是白眼狼,还是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人物,不仅为了这个女人算计自己的舅舅,更是容忍了她后宫干政的破例,最终也是这个女人,谋夺了李氏唐朝,让大唐的延续断流。
在长孙安业认为,长孙无忌那就是一个小心眼,爱记仇,为了目的不计手段,但同样也有着自己做事底线,大局观的这么一个人。
对于孩子,长孙无忌就像是所有的父母一样,那是操心的很,平时也经常听说长孙府上的公子如何如何,虽比那些武将家的孩子有出息,但与父辈相比,差的真的不是一点点,而是亿点点。
不然也不会想尽办法想要皇帝嫁一个公主下来了。
长孙安业这次,打的就是将火锅这个餐饮行业交给长孙冲经营。
在长孙安业看来,这些在长安街上肆无忌惮的纨绔世家子们,并不都是坏孩子,反而在世家丰厚的资源堆积下,他们个个都是有他们各自才能的。
之所以每天都在惹事,无非就是这些人并没有自己专属的事情做,一个个闲来无事,又都不愁吃不愁穿的,平时除去休息自然就是想办法消耗多余的精力。
因为没有自己的收入,他们在本是应该立业的年纪,只能还向着家里伸手要钱,这样的经历,对于孩子们来说真的是没面子的很。
所以银钱对于他们的诱惑还是很大的。
而长孙安业,送的这份大礼就是给他们这些无所事事之人找个工作,这个工作那就是为他们自己挣银钱,相信他们肯定会相当乐意的,毕竟谁都跟金银没仇。
收拾完东西,眼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在管家的催促之下,长孙安业赶忙坐上马车,前往长孙无忌的府邸。
把礼物交给长孙无忌的管家,长孙安业便跟着早早等在这里的长孙冲进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