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的操作没问题,可他没想到的事,其实他儿子李建成的问题比杨勇当时的情况更加的复杂,唐朝开国之功之中,大多都是秦王李世民率兵负责扫平天下,而李建成就是一个在身后捡便宜的,在争夺太子之位这事上,很显然李建成的筹码没有李世民强硬,在李世民没有争权夺利的情况下,大唐之内自然是一片和祥,但历史告诉我们,权利从来都是淬了毒的,只要沾染一分,那就不可能轻易摆脱。
于是,武德九年,那震惊整个大唐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了,李纲这还没有见成果呢,李建成就被李世民给直接斩杀城下了。
这算是政治博弈的结果,算也算不到李纲头上,可这人的运气就是这么差,撞大运一般地辅佐了两任太子,可这两位太子竟都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于是,李纲在李世民登基之后也算是彻底地丧气了,自己这么一个不祥之人,还是不要再去荼毒下一任太子了。
可他想要辞官回家养老,李世民不同意啊,这人的想法跟他老子李渊的想法十分相同,也觉得这位李纲是一位难得的人才,而杨勇与李建成两人之所以落到那个一个下场,无非就是这两人的人品不好,而自己的儿子正是年幼,塑造性格品德的时候,只要李纲愿意教导,那肯定能教导出一个优秀的继承人。
可这人的运气就是这么差,李承乾最后的下场,竟然戏剧性地同样不好,当然,这件事同样也不能算到李纲身上,毕竟他教导李承乾的时候,他已经八十高龄,没教导几年就逝世,之后的太子少师也不是他,所以李承乾后来的事情李纲也不知道。
可世人并不了解那么详细的过程,反而更加关注结局,所以,在世人眼中,李纲就是着名的太子杀手,辅佐哪位太子哪位就倒霉,也算是奇幻的一生了。
“是的不过那个老头白发苍苍的,也不知道能教导高明什么,反正他说的话我都听不明白,可父亲说他是大儒,嘱咐高明要对他尊重礼遇,搞得高明明明是太子,在这些大儒面前还经常憋屈。”
因为父亲的关系,长孙冲做过一段时间的太子陪读,那时候他不仅跟着李承乾吃喝玩乐,更是要跟着李承乾一起上学,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全都要学习,太子住所里的那个大书房,也被陛下塞得满满的,陛下还会时不时进行功课考校…
想起那段陪读时光,长孙冲只有一个‘水深火热’来形容。
“大儒?陛下也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一国之君,哪里是所谓的大儒可以教导出来的,还不如直接将人丢到民间感悟的更多。”
这句话长孙安业说的并不大声,但长孙冲那可是耳聪目明的年轻人,这段低声呢喃也被他记在了心里,在他心里,三伯那是一个能人,所说之话肯定有其他意味,自己不明白没关系但父亲明白啊。
“三伯,你要不要见一见高明啊,说起来他算是我的表弟,今年十岁,三伯你也没有见过。”
忸忸怩怩之间,长孙冲还是将心里话说了出来。
得,原来这位专门过来是为了给他的兄弟跟自己这个三伯来讨要见面礼的啊!
“你!你这小子!”
长孙安业不禁气笑了,这小子看来真的是惦记上自己那点好东西了,不仅连吃带拿,还想着沾亲带故。
“嘿嘿,没办法,三伯你也清楚,现在陛下困难啊,高明自然手头也不宽裕。”
李世民确实缺钱,这不仅仅单指国库空虚,更指的是李世民私库被掏空了。
赈灾,战事,文武百官的俸禄等都靠国库供养,这不需要李世民操心,只要将税收收上来,怎么也可以有所收入。
可后宫佳丽,皇子皇女们、太上皇的开支,暗卫影卫的培养,这些都是需要李世民从自己私库里出的。
影卫等暗处势力的培养还是其次,李世民最大的开销还是在于后宫,尤其是李世民这个皇帝很是特殊,他的父亲作为太上皇还在宫中养着。
李渊这个太上皇,被儿子夺权之后无所事事,又被囚禁在宫中不得随意外出,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沉迷酒色,光是这一年时间,太上皇就纳了不少妃子,李世民更是迎接了将近十位的弟弟妹妹。
光是封赏这些弟弟妹妹,李世民就已经捉襟见肘了,更别说李世民自己本来就对李渊很是愧疚。
一方面他不想让外人说他对父亲刻薄,另一方面他也想通过满足李渊的心愿来弥补自己杀兄逼父的愧疚心理,因而,就算是缩减自己的开支用度,李世民也要满足李渊这位太上皇的需求。
李世民刚成为皇帝的时候,还能靠着开国之际南征北讨搜刮到的金银财物补贴,但就算是李世民真的坐拥一座金山,那也受不住只出不进的不断支出啊。
“行了,我知道了,不过金银终究是身外之物,还是不要太过沉迷看重的好。”
对于李承乾,长孙安业的情感是复杂的。
李世民的十四个儿子里,长孙皇后生下的嫡子有三位,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唐高宗李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