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赵爷会推辞一下,结果根本没有,赵爷接过两万块钱,直接递给赵猛,让他放柜子里。
关键是赵爷说话更气人,他道:“我要的不是钱,是你们的态度,谁也别想在我头上白嫖。”
我心里说:“嫖?嫖你大爷呀,这岁数了,牛子都没有头顶那两根毛硬,还去你脑袋上白嫖?”
赵猛有些不好意思,劝说道:“爷爷,这都是我朋友,李把头是我师父,咱别要钱了呗。”
“嗯?”
赵爷一声长嗯,赵猛顺势闭嘴,李宜海打圆场说过年了之类的话。
“记住了,这是我给你们上的一课,去问东西,要付出代价。”
没错,完全没错,消息也是要收钱的。
咱不是不舍得花钱,是觉得李宜海来找徒弟,徒弟给师父提供点线索,那还要啥钱了。
这两万块钱相当于在赵爷这开了会员,赵爷又说了几段深山闹鬼的事,然后才开始说鬼王。
唐朝时期,这里确实有一位鬼主被封为了滇王,当地人称之为鬼王。
唐朝用以夷制夷的政策,想用一个鬼王制衡其他鬼主。
鬼王也是猪油蒙了心,真相信唐朝说的话,于是他就开始讨伐其他鬼主,可以理解为县长带人打村长。
横征暴敛和战火不断,让周围的部族苦不堪言,最后在南诏国的支持下,十几个鬼主联合起来,打败了鬼王。
为了吸取经验教训,各贵族将鬼王的尸体埋在了山下,并以石桅杆为剑,诅咒鬼王永不翻身。
此后的几百年,山神一直成了祭祀的场地,各个部族为了珍惜和平,每年都来深山插石桅杆。
我都听懵了,我心心念念的滇王墓就这样找到了?
也太容易了吧。
“赵爷,我不知道我理解的有没有问题,我说的贵州鬼主,被唐朝封为滇王的人,就葬在神山之下?”
“对。”
“驴哥,再拿点钱,给老爷子顶上。”
赵爷呵呵道:“小伙子,你高兴得太早了,我还有后面的故事没说呢。”
“爷,您说,我听着。”
赵爷板起脸道:“想的太美好了,滇王墓能留给你吗?”
我巴不得滇王墓被盗了,我想要的只是个滇王墓的地址,给姚师爷复命。
李宜海问:“听老先生的意思,滇王墓已经被盗了?”
“不是被盗,是被考古挖掘了。”
“考古队干的活呀。”
“我也参与了。”
那是九十年代,连续死了三批考古队员,上面对这件事也很重视,后来开始调查石桅杆的来历,可谁也不知道石桅杆从什么时候开始立的,最后给出的结果是清朝以来,山民一直在这祭祀。
死了三批人,再有考古队员来也不敢挖呀,于是高价请当地的百姓,百姓也不傻,谁敢拿命试呀。
没有人愿意干,考古队不断加码,最后给出了二百块钱一天的高价。
九十年代初,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块钱,二百块钱一天,绝对是天价了。
有道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二百块钱一天对于小伙子们的诱惑太大了,干几天赚个一两千,那就能娶媳妇了。
赵爷本不想参与这件事,但报名的小伙子太多了,赵爷怕出事,也报了名。
这次考古队的目标很明确,也不动石桅杆了,就在神山上转着圈地找古墓。
胡乱挖掘一个星期之后,考古队在半山腰发现挖出来一处石洞,赵爷祖上就是干盗墓的,一眼就看出是盗洞。
盗洞斜着向下,赵爷立马看出了不对,这不是从外往里打的盗洞,而是盗墓贼从里面反打的逃生洞。
看土层,逃生洞没打成功。
赵爷察觉到了不妙,但也不敢声张,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找到了洞口,考古队也高兴,拿出了不少汽水庆祝,让大家吃饱喝足,然后开始做前期准备。
考古队干活很繁琐,得先敲定范围,然后打防雨棚,然后再做各种天沟水槽。
我觉得有些不对劲,小声问:“考古队没确认盗洞,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了?”
赵爷斜看我一眼,低声道:“这也是我觉得奇怪的地方,他们好像知道这里面有墓一样,根本不确认,直接做准备工作。”
“后来呢?”
“做完准备工作,考古队说我们干活不专业,怕弄坏了文物,给我们发了钱,让我们离开了。”
赵爷觉得蹊跷,下山后他再次返回,发现考古队正在从盗洞中往外拉人骨,一个人钻进去,不多时就报一大把人骨出来,如此反复一天多,白骨足有几十具。
有的白骨上面还带有衣服的骨片,隐约间赵爷看到了清朝的兵丁服饰。
随后,考古队员又清理出不少工具,一看就是盗墓贼的东西。
赵爷从服装碎片中看出了不寻常,这不是一群盗墓贼,而是好几伙盗墓贼,有的盗墓装备是唐宋时期的,有的是民国时期才有的洛阳铲。
难不成数百年来,好几伙盗墓贼都折里面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