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被抓赵志鹏回到家,父亲早已把蘑菇装好了,此时正在收货。
他把空蘑菇筐卸下来,抽空对父亲说:
“爹,我去老李家了,云桂芬说要两千块钱,就不管了我和秀芳的事了。”
两千块钱,要是以前,赵支前想都不敢想。
但现在做起了蘑菇生意,他觉得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行!晾的蘑菇快干了,再多晾一些,杀冷时卖出去,就能挣到两千块钱了,阳历年前,就把秀芳娶过来!”
夜长梦多!
赵支前已经禁不起折腾了,只想越快越好。
得到父亲支持,赵志鹏更有干劲了。
在父亲的帮助下,他把装满蘑菇的大筐绑在自行车上,立即赶往县城。
即将入秋的天,已经有些凉爽。
通向县城的三十多里路,翻山越岭,曲曲弯弯,坑坑洼洼,只用了一个小时多点儿,赵志鹏就到了四门。
这时,他浑身已让汗水湿透了。
几乎每一趟,他都是这样。
但这每一趟艰辛,都是他发家致富的一分希望,也是他爱情的一分希望。
胡冲早已经等在这里了。
老杨和几个小贩子帮着卸货。
他们有的成筐要,有的要几斤、几十斤的。
小贩子们也是根据每天的销量上货。
他们一般都是今天上明天的货,一天一卖光,不剩最好。
就在他们卸货的时候,突然来了四五个人。
老杨和小贩子见到这些人来了,就远远地走开了。
这些人把赵志鹏和胡冲围在中间。
其中一个年轻人横横道道问赵志鹏,“干什么的?!”
赵志鹏看这些人身着米黄色统一制服,还以为他们是哪个工厂的,并没把对方当回事,很硬气地回答,“卖蘑菇的!”
“跟我们走一趟!”年轻人口吻没有余地。
“你们是干啥的,就让我跟你们走!”赵志鹏有点儿急了。
年轻人不耐烦了:“哪这么多废话,让你走,你就走!”
赵志鹏横道:“我就不走!凭什么?”
“还治不了你了!”年轻人说着,去推赵志鹏的自行车。
赵志鹏一把将年轻人推开,“干什么!”
“我们是县工商局的,有人举报,你投机倒把!”这时,一个年长者亮明身份,态度严厉。
年轻人看赵志鹏敢动手推他,顿时急眼,上前薅住赵志鹏衣服,“你想暴力抗法!”
胡冲说:“卖蘑菇犯啥法!”
年轻人恶势势瞪着胡冲,“一边呆着去!”
“小陈,先别动手!”年长者把年轻人拉开。
这时,又有一个人说:“这是我们马科长!”
后来,赵志鹏才知道,这位姓马的,是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科科长。
县工商管理局是改革开放后刚成立的,时间不长。
其前身是市场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打击投机倒把,并专门挂有“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牌子。
这些事情,赵志鹏都是不知道的。
可他没觉得卖蘑菇没有什么问题,“工商局的又能怎么样,我卖点儿蘑菇,也不犯法!”
小陈说:“你是搞投机倒把,破坏经营秩序,是触犯的法律,是犯罪行为!”
投机倒把罪,也被称之为“口袋罪”。
虽然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但这个时候,粮食、棉花、油等都是按计划供应的,倒买倒卖、囤积居奇还都是不允许的,而长途贩运,非法经营烟草、食盐专卖品,伪造倒卖车票、船票、税票、货票,假冒商标等,都会被“兜”进“投机倒把”的口袋里。
因此,叫做“口袋罪”。
当时有个顺口溜:
投机倒把是口袋,
什么都往里面塞。
投机倒把是个筐,
什么都往里面装。
这时,还有个电影《青松岭》,讲述的就是青松岭大队社员,与投机倒把农分子钱广做斗争的故事。
钱广是个车把式,利用赶大车的便利,把在山里采的榛子、蘑菇等山货,带到城里去卖,而且,还偷偷帮助村里的人卖山货。
他不但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搞投机倒把活动,而且,还是个逃亡的富农分子。
电影最后,钱广遭到批斗,虽没交代他受到法律制裁,但交代了他的同伙,被刑事拘留,他也逃脱不了法律严惩。
随便说一句,钱广有几句经典台词被广泛传播:
“谁发财谁光荣,谁受穷谁狗熊。”
“吃粮靠自己,花钱靠自己。”
“要说资本主义思想吗,谁还没有一点儿呢。”
赵志鹏不止一次看过这个电影,知道投机倒把的严重性。
而且,这个罪名刑罚很重,轻则几年,重则死刑。
因为涉及阶级斗争。
他想,他考大学,就因政审没过,失去了机会,如果他因投机倒把被处理,会直接影响三个妹妹以后高考政审。
想到这里,他额头出汗了,口气也软下来。
“马科长,我就是自己在山上采点儿蘑菇拿来卖,不能叫投机倒把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