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周之隆,天子总六官,六官总百执事,分职率属两万国里,朕甚嘉之甚慕之,是操何术而臻此?
造其叔季,先王之遗泽故在也,何以陵夷若是?
其兴衰得失之故可指而言与?
至汉文时有以弃礼仪捐廉耻长太息者,神爵中有以述旧礼王制为本务者,宋嘉佑间有论审势殷之先罚者,有疏道习比唐之季世者。
……
今诏书数下,中令既严,雨帘陛之间,辇毂之下,犹有定问不行者。
无乃礼教不修,法度不饬抓抑风会日流而不返,积习已成而难变软?
将朕暗于大道,无能率作省成而示之极也,兹欲礼达而分定,法举而令行,纲维整肃,习俗淳美,以观扬圣主之先烈,而远追成周之隆,何施而可?
尔多士其悉抒所蕴,详着于篇,称朕意焉,母有所讳。
王奎整篇读下来这个策问都是围绕着“礼”与“法”提出了几大问题。王奎把他一一归纳总结成几点:
第一周代之盛衰何在?
第二汉宋诸儒都是“应古宜合时宜”的吗?
第三明太祖作为开国君主,他的礼法可以发扬光大的吗?
第四对于现实中不遵守礼法的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教化或者惩罚他们。
王奎想到关于礼最初最初礼由孔子推演而流传,太史公在《史记》中专着礼书描述曰:
太史公说:“礼的品格,功能,实在是博大众多而又盛美啊!他主宰万物驱策群品,岂是人力所能做到的?我曾到大行礼官那里去研究过夏商周三代礼制的演变,才知道按照人情制定礼,根据人性制定仪,是由来已久的事情了。”
……
关于法,大概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为了解决天下分崩的势态,先哲们思考如何治国诸如韩非子、李斯、申不害、李悝、商鞅等人要么着书立说,要么在各国身体力行实践法的治国理念,为乱世谋出路。
法分为霸道思想,无为而治、以术治国、王道思想、佛家思想
霸道思想主张用武力,权力和刑法对国家进行统治。
喜欢万历烽火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万历烽火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