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西汉之后,诸夏文明的皇室教育体系就“崩坏”了,不是其它什么的崩坏,特指在教育皇子方面趋于“公平化”,没有了春秋或战国时期那种明确的界线。
所以了,当前时代不是只有楼令在搞区别对待,每一个家族(含公室)都对子嗣采取区别对待。这种教育方式是好是坏?看实际的情况,总体来说得到了应有的效果。
出征归来的楼令倒是有打算回到封地,实际情况却是不允许。
楼小白带着任务回去“太原”。
相应的缴获以及战俘,一应被楼小白带了回去。
在楼小白回去的途中,他将代表楼令巡视沿途封地的情况,随后等候楚国那边前来赎买战俘。
楼氏有什么需要又是楚国能够提供的,楼小白需要尽快列出一个名单,等楚国那边来了人,再跟他们讨价还价。
留在“新田”的楼令与楼武?
楼令时不时需要参加一场高层会议,平常找机会与身份差不多的人社交。
作为二代的楼武同样有自己的社交,大多是结伴外出狩猎。
“大家族以及有早做准备的家族还撑得住,多数家族已经在破产边缘。我打算建议充分利用诸侯,用作干扰楚国,需要得到你的支持。”
今天,智罃来到老楼家,与楼令闲聊一小会,提到了主题。
“不好吗?”楼令说的事情是中小家族撑不住,大家族又能够展开盛宴。
智罃瞪大眼睛看着楼令,说道:“好是好,可是太危险了!”
那是实话。
一个国家的中层崩坏太严重,怎么可能不是大影响。
很多家族破产的话,大家族是能够再扩张,很现实的是大家族也要考虑能不能养得活。
另外一点,太多家族破产,晋国绝对会内乱,双重难题爆发出来,国家一定要衰弱下去。
智罃盯着楼令,非常严肃地说道:“吃肯定要吃,吃相不能太难看,也要顾及时局。”
楼令立刻表现出受教的态度。
这也是他们足够亲近,要不然智罃才不会教训楼令呢。
“舅哥的意思是,一再召唤诸侯南下,不一定需要真的跟楚军大战,只是想用一再南下消耗诸侯与楚国的国力吧?”楼令逻辑清晰地问出来。
智罃猛点头,欣慰地说道:“跟你商讨就是愉快。”
那些想法智罃跟很多人说过,大多就是有听没有懂,搞得他都怀疑自己的口才了。
楼令有些话必须问,也就问道:“上军佐的意思是?”
智罃苦笑说道:“家主支持倒是支持,只是认为不该由旬氏来提。”
这里有其原因。
晋国不是派了一个申公巫臣去吴国吗?几年的时间过去,吴国之君一度称王,到现在对晋国也是爱搭不理的态度。
仅仅是吴君寿梦称王这件事情,一搞就搞得提出扶持吴国方案的旬氏很难受。
明明晋国是要扶持吴国,结果吴君寿梦称王,并且还无视晋国的好意,能不能视作是外交事故?那肯定能!
所以是,旬氏已经摊上了大事,导致现任的旬氏之主中行偃不想再多事。
楼令知道智罃过来寻求支持,只能是智罃并不放弃。
“舅哥还找了谁?”楼令问道。
智罃一脸苦涩地说道:“我拜访了中军佐和上军将。中军佐很赞同我的提议,但仅是赞同,不会正式表态;上军将的态度是,我玩得太过复杂,认为很难把控住局势,代表郤氏表态接受结果,但是不会掺和过程。”
“计划很好,只是确实很难把控。”楼令心想。
刚刚打完一场旷世大战,作为胜利方的晋国这边很难受,战败一方楚国又能够好受到哪里去?
双方都能知道对方很难受,有这个结论作为前提,互相都不会放弃,认定咬牙撑过去就将获得最终的胜利。
在那种想法的支撑下,晋国和楚国都不可能放弃继续采取动作,再艰难都会支撑到实在撑不下去的那一天。
没有这种认知的话,晋国或楚国根本不配竞争天下霸主的宝座。
“最重要的是齐国。只要齐国不出现问题,其他国家不是什么大问题。”智罃特地来找楼令,不光是要一个态度,主要是楼氏负责与齐国进行邦交。
楼令正色说道:“我会严密监视齐国,必要的时候会亲自过去。”
“刚打赢一场大型战役,结果害怕诸侯,我们到底是赢了还是没有赢。”智罃的这种表态,其实也是晋国君臣当前的心态。
这个就是惨胜带来的不自信了。
归纳一下。
智罃有一个提议,想要一再召唤诸侯出兵,与晋国组成联军一再南下,逼迫楚国出兵北上。
在那个提议中,智罃的意思是能不跟楚军交战,不用一次次真的开打。
主要目的是,一次次勾引楚国出兵,消耗楚国的国力。
楼令第一次听智罃阐述的时候,脑子里总是有什么要浮现,偏偏一次次没有成功“浮现”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