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堡外。
极力保持神色如常的郭贲得到了一个不好的命令----所征粮草未备齐并自行运出堡外之前,不准任何人再进堡一步!
聪明且有着和契丹人丰富相处经验的王贲,第一时间就是心下一沉,隐隐感觉到事情不对了。
待到传令的契丹兵走后,郭贲立即想要出营去找相熟的同伴,却发现大批契丹兵已经将自己这两屯人围了起来。
不用再去打听,郭贲就能猜到,被围起来的肯定都是像自己这般,家就在左近的低级军官。
突然想起父亲前不久刚刚说过的话,郭贲胸中的一颗心顿时沉到了谷底。
郭家堡内。
一夜未睡的堡主郭仪也察觉到了情况不对。
长子夜里没有送来消息他并不奇怪,毕竟契丹人对军中秦人,尤其是秦人军官的防备是很严的,一时送不出消息也属正常。
但堡外军营一夜都很安静就不正常了!
那些契丹人什么时候有这么好的军纪了?
一颗心越沉越低的他很快就传下话去,让连夜暗中准备的乡民们加快速度。
事到如今,自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纵使依令缴了粮食,昨天传下去的消息也不可能瞒得住。
大几百口人,不可能全都和自己绝对一条心。但凡有一人漏了口风,甚至故意告密,自己满门就算是完了!
心里还抱着万一希望的郭仪,在下午的时候再受打击。
他收到消息,临近的王家堡和李家堡都已经交齐了粮食。
自己已经没有了盟友!
是儿子没机会,还是没能够说服这两家联手?
不论是哪一种情况,自己一家的命运都已经注定了。
就在郭仪最后思索着对策的时候,最后的致命一击到了!
......
眼看着堡外赤着上身被五花大绑的长子,堡墙上的郭仪知道,事已败露,全都完了。
就在他开始思考牺牲自己一家,是不是能换回全堡人性命的时候,乡亲们却给了他最后也是最大的支持。
“爹!我带人冲出去,救回大哥!”女儿郭红英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还没等他来得及回答,就又听见女儿大声冲堡内喊道:“有谁愿意随我冒死出堡?!”
“我等愿随!”
如雷般的吼声中,除了青壮音色,居然还有老声、女声,甚至孩童之声。
泪水霎时间模糊了郭仪的双眼。
猛地提了一口气,这位平日严肃冷静的老者纵声大吼道:“郭家堡父老!胡蛮要抢走我等最后一口粮食,让咱们只能靠吃腌人肉熬过这个冬天!老夫以历代祖宗之名下族命,凡我郭姓子弟,无论老幼,随我出堡!杀胡!”
“杀胡!”
“杀胡!杀胡!”
“杀胡!杀胡!杀胡!”
堡门大开,伴随着如同滚雷一般的“杀胡”吼声,数百老少爷们奋勇杀出。
一袭青色儒袍的郭仪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紧随其后的是一身白色劲装的郭红英。几息之后,二人也就仅差一个马头了。
在这对父女身后,先是十几个同样骑着马的精壮汉子,最后才是各持刀枪的堡民。
沧州自古民风彪悍,习武之风盛行。
沧州兵更是同关中锐士、代地精骑并称北方三大强兵!
代地靠近长城,是最早沦陷于胡人之手的地区,如今更是已成胡人腹地。当地秦人几经屠杀后几乎灭绝,曾经是秦人精锐骑兵最主要兵源之一的代郡精骑几乎绝迹,仅剩的小股人马也都被逼离了家园,做了马贼。
而作为大秦帝国基本盘的关中地区,更是在胡人南下初期战火不断,作为关中锐士兵源的老秦人也是元气大伤。
即便如此,关中地区的秦人反抗也从未真正消失过。不然作为最早在中原站稳脚跟的羌人,也不会始终无法更进一步。关中秦人的强烈反抗就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沧州位于河北平原中央,虽也屡经战火,但靠着各结坞堡自保,秦人的元气还是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保存。
平日里迫于胡人势大,不得不忍气吞声、艰难度日,此时发起狠来依然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强兵。
郭家堡外的辽军将领其实一直等的也就是这一刻。
河北秦人开始出现暗中帮助盘古军的现象,并不是什么能瞒得住的天大秘密。对秦人反叛异常敏感的契丹人对此非常重视,毕竟自己当初就是借着秦人反叛才得以南下,进而击败故主突厥人占据河北的。
如今眼见各地秦人,尤其是结堡据守的秦人,在盘古军这支秦人叛军的搅和下有了不稳的迹象,契丹人从朝堂到基层,态度是很一致的。
那就是杀一儆百!
民风最彪悍、坞堡数量最多的沧州就是被选中吓唬猴子的那只鸡。
面对被自己成功诱出堡来的秦人,辽将并未急着下令攻击,以免对方眼见不敌重新撤回堡内据守。
直到郭家堡堡民冲至阵前三十步距离时,辽将才下达了放箭的命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