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未必没有
很快就有人想到
“如今长安南面,不就有可用的将才嘛!”
此话一出,其余人包括张格都反应过来
正是指昔日在陈敬瑄麾下效力,现在却已经被踢出了藩镇行列,只是领着山南西道节度副使,实际已经没多少权力的——高仁厚。
说起来这也不只是李业造的孽,还是积的福。
原本应该,在平定蜀中叛乱后,因为和陈敬瑄起冲突,最终身死的高仁厚。
却是被李业改变了轨迹,此前朱玫之乱,李业以诸道行营都统制的身份,调正在东川的高仁厚北上。
这番操作,可以说是越俎代庖,因为谁都知道,高仁厚是陈敬瑄的部下。
但李业还真就是请动了人
结果呢,高仁厚率三千多东川兵才到山南,这边李业就已经高歌猛进,从凤翔一路打穿泾原,剑指长安。
反倒显得高仁厚,除了看了下后方钱粮,几乎都没起作用,全程打了酱油。
最后不仅没有立下功劳,反而得罪了陈敬瑄
此时的高仁厚,还没有和陈敬瑄分庭抗礼的能力,被一脚踢出了剑南道,干脆留在了山南西道任节度副使。
可此时的山南西道又不是无主之物,有朝廷直接委派官员,尤其是杨复恭天天盯着,所谓节度副使简直就是摆设。
所以就有幕僚提议,干脆向监国上书,请调高仁厚为鄜坊节度副使,如此两难自解。
想必坐了一年多冷板凳的高仁厚也不会拒绝,虽然是平调,但起码能带兵了不是。
张濬闻言,立即拍案道
“如此甚好!”
后面,在有关如何对付鄜坊本地军头的问题上,张格却是出了个好点子。
鄜坊情况比较复杂,虽然没有大军头,但小军头却很多,几乎每个县,都各有划地自肥的“大王”。
其中,既有当初平黄巢乱后,各股官军溃卒汇合成的藩镇武夫,也有北面下来的党项部落酋长。
本来在朱玫之乱前后,党项李思恭那边是很有机会,占据鄜坊四州的,他都派自家胞弟准备南下动手了。
结果机会没等到,却是把李业和李克用等数路大军等来了,朱玫没多大功夫便灰飞烟灭,鄜坊又进入无主状态。
也正因如此,鄜坊和整个关中的军头们一样,对李业都相当恐惧。
而张格的建议,正是“狐假虎威”
借凉王的虎皮一用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太宗之后,再造大唐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