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瓜沙东面最重要门户,玉门关,留下了两个都,一千八百人,监视东面。
只是按照他们原本的想法,凉军就算真干涉,从凉州出发,要通过甘、肃两州上千里,首先行军就得近两月,而且其间不可能不和当地汉蕃武装起冲突。
没三个月时间,怕到不了敦煌。
只能说,是以己度人了。
凉军的行军速度比一般藩镇军队要快得多,一年多前,刘鄩修订操典,搜集材料,就统计对比过这样的数据。
同样的一个都,八百至一千人,按照军中来自中原、河北的老卒经验,一般藩镇部队,乃至于衙军精锐,一日行军大概在二十五里至五十里不等。
可经过完整训练,装备齐整的凉军,却能普遍超过四十里,加快时能达到六十里。
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
首先是在凉军中,纪律训练,远比战斗技能训练重要,又以一系列制度规范下来。而纪律,是大规模行军最重要的东西。
毕竟就单个人而言,以此时代青壮农户青壮身体素质,在有了军队中的良好伙食,一天走几十里,并不难。
但一个人走路,和几千上万人行进,那是两码事,大军行军,要考虑很多问题的。
古代记载中,虽然也不乏日行百里的奇袭记录,可大都是少量精锐。
普遍行军速度都较高的,也有,战国秦军,日行四十里左右,称为一朔。
而凉军的另一项利器,则是役马,也就是驮马和挽马。
西北多马,作用可不只是骑兵这一项,甚至说,骑兵所用战马,只占军用马匹的一小部分。
真正的大头,是用于后勤,和随军携带器械、辎重,运载伤员的役马。
光河西军这八千五百人,就有超过四千匹役马,大大分摊了军队行军的负重压力。
这其实并非李业独创,而是唐军鼎盛时期的传统,比如历史上,安西都护府,作战时,甚至用马车、驮马装载重步兵,到了战场,军士们再下马列阵,堪称“车载步兵”,马匹数量比军士数量多得多。
喜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太宗之后,再造大唐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