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名挑着柴火的青年,脸上同样挂着笑意,说起那个所谓的刘善人,眼睛里透着钦佩与崇敬。
沈迟循着众人指示的方向,来到了村中那个刘大善人的宅邸。
只见村子北边的开阔地,一间由青石砌筑的高大院落映入眼帘。
院落门口搭着一个简易的棚子,旁边竖放着一块牌匾,上书【善施堂】。
棚子前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都是与之前沈迟所见差不多的,面黄肌瘦的村民。
棚子里摆放着桌子和架子,架子上和地上堆放着大大小小的箱箧、匣子。
桌子后方有几个仆人模样的童子正在忙碌。
桌子前方,则站着一名男子,男子是乡绅装扮,脸上带着亲切的淡淡笑容,正在负责接待村民。
每接见一名村民,男子就微笑着安抚,贴心地询问难处,并吩咐仆人安排需要的物资,语气和善,眼神关切。
看来,这位就是所谓的刘大善人了。
沈迟就静静站在一旁看着,没有人询问他,他也没有打扰任何人。
直到夕阳西下,薄暮时分。
来寻求解困的村民队伍逐渐到了尽头。
刘善人的神情至始至终不变,一直保持着十足有耐心的模样,愈发给人积德行善、不求回报的印象。
直到最后一个村民领取了需要的物资,兴高采烈地转身离开时。
刘善人终于面带微笑地看了沈迟一眼。
然后转身进了门。
门没有关,沈迟直接跟着进了门。
绕过空旷的前院,进了正中的三间正房,来到了后院。
此时的后院,烛火摇曳,居然有很多仆人在来来回回地走着,呈现出一副忙碌的光景。
然后,沈迟就看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画面——
只见后院同样搭着数个棚子,棚子内,摆放着一列床榻,每一张床榻上都躺着一个人。
一共八张床榻,一共躺着八个人。老人、妇人、成年男子、少年、少女……
每一个躺在床上的人,面容都十分的枯瘦、虚弱,脸色是不自然的惨白。
并且,每个人都在小声地痛苦呻吟着,气若游丝的哀嚎声连成了片。
然而,这些脸颊枯瘦的人,身躯却是异乎寻常的肥胖、臃肿。
脖子、四肢、腰腹,每一个身体部位都鼓胀起来,已经完全脱离了正常人类的形体,仿佛完全是由脂肪堆叠起来一般。
躺在床榻上的这些人,因为臃肿的肉体而完全失去了行动能力。
然而,面对这诡异、惊悚的画面,刘大善人却静静站在一旁,眯着眼,仿佛欣赏艺术品一般,眼神透露着仔细、体贴和关爱,甚至有一丝痴迷地观察着这些病态、畸形的人体。
更为惊悚的是,在刘善人的吩咐下,来来往往的仆人,手中操持着各种工具,围绕着这些床榻忙忙碌碌。
他们手中的工具,包括刀具、针具、布条、丝线……
除了一直围绕着这些床榻忙碌的人以外。
还有接连不断的人进出后院,进来的人手中,捧着堆满了食物和药物的食具。
出去的人,则抬着一个一个封装好的箱箧、匣子、木桶。
每一个忙碌的仆人,脸色都是如出一辙的冷漠,似乎完全没有一丝情感。
沈迟突然想到之前所见过的,村民们提着的肉、水、药物……
突然有点反胃。
刘善人笑眯眯地朝沈迟走来,向着他伸出手,手中躺着一枚铜钱。
“你会需要它的。”
沈迟接过铜钱。
刘善人脸上的笑容变得意味深长。
然后,四周的画面就黯淡了下来,直到消失不见。
当光线再度亮起的时候。
沈迟已经来到了另一个场景里。
沈迟发现,这一次,他居然是亲自排到了一条长长的队伍里。
而他就排在最后一个。
队伍缓缓向前蠕动着,沈迟伸出脖子向前张望,隐隐约约看到队伍的最前头,摆着一张长桌,长桌后坐着一个男人。
旁边立着一杆幌子,上书模糊的几个字【今生来世】。
队伍缓缓行进,快到沈迟的时候,他终于得以清晰地看见那个男人的模样,看起来是一名老道。
他也清楚地听见了前边所发生的对话。
只见一个文弱、憔悴的书生走到老道面前,老道淡淡地问:
“今生何苦?欲修什么来世?”
书生激动地说:“先生,我为了科考,变卖家产,穷困潦倒,妻离子散,却十次落第……我想,我想来世第一次科考就金榜题名!”
老道回:“善。”
然后,老道推出一个竹筒,竹筒里放着寥寥几根签子。
书生抽了一根签,看了一眼,然后递还给老道:“先生,是‘缢’。”
老道又轻轻点了点头。
接着把一样事物交给书生,那居然是一捆绳子。
然后,书生就心满意足地接过绳索,跑到旁边的一株老树下,挂上绳索,打上绳结。
书生还以双手用力扯了扯绳子,试试看是否结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