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在电话那头说:“都按你们的指南加固了!刚才看了你们的实时数据,比我们的监测仪还准,以后就认准你们的智能钢材了。”
台风过后,王博士团队立刻赶往东南亚。刚到大桥现场,就用检测车做了全面扫描。“周总,囡囡姐,”王博士在视频里说,“钢材应力值已经回落到250兆帕,没有裂纹,自修复系统起作用了!”
周子轩松了口气:“太好了!让张经理把这个案例做成宣传片,重点突出自修复功能。”
囡囡补充:“再采访下项目上的工人,用他们的原话更有说服力。”
接下来的几天,厂里的好消息不断:德国汽车厂的样品测试通过,3万吨订单签约;东南亚项目追加2000套预测性维护系统;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100吨智能钢材顺利交货……
这天,周阳、周子轩、囡囡在会议室讨论欧洲合资工厂的细节。
“德国那边催着签合同了,”周子轩翻着文件,“他们想让我们的技术团队常驻三年,年薪开到80万欧元。”
周阳摇头:“太长了,最多两年。派轮换制,半年换一批人,既能保证技术输出,又能让员工回家休整。”
囡囡指着“技术转让清单”:“核心专利不能转让,只能授权使用。让法务部加个条款,要是他们擅自解密,赔偿金额加倍。”
张经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新订单:“周董,周总,非洲的光伏电站项目订了100台储氢罐!说要配我们的氢基钢材支架,一起打包采购。”
周子轩接过订单:“支架用我们的耐候钢,在沙漠里能用20年。让尼日利亚的赵工安排生产,就近供货,能省运费。”
周阳看着窗外放晴的天空:“下个月去趟非洲吧,看看赵工和阿明,顺便考察下新的光伏项目。非洲的阳光好,绿氢炼钢大有可为。”
囡囡笑着说:“我把AR维修指南翻译成斯瓦希里语,到时候给当地工人培训用。”
周阳手指在非洲地图上敲了敲:“去非洲前,让赵工把光伏制氢的最新数据发过来。我听说他们用氢基钢材做的储氢罐,在40℃高温下运行了一个月,压力损失不到2%?”
周子轩点头:“昨天刚收到报告,确实稳定。阿明还加了个小创新,在储氢罐外面包了层光伏板,夏天能遮阳降温,冬天还能补点电。”
囡囡翻开平板:“这个点子不错!我让王博士算算,国内的储氢罐能不能也这么改,说不定能申请个实用新型专利。”
张经理这时推门进来,手里挥着一份传真:“周董,欧洲合资工厂的合同细节敲定了!他们同意技术团队两年轮换,核心专利只授权不转让,还答应承担70%的厂房改造费!”
周阳接过传真,逐页翻看:“德国人的效率倒是高。张经理,派谁去当厂长?得懂技术,还得会外语。”
周子轩推荐:“李工怎么样?他不仅氢基技术熟,德语还流利,上次去德国考察,跟对方工程师聊得特别投机。”
囡囡补充:“李工还懂点管理,去年带的团队拿了厂里的创新奖。就是他爱人在研发部,能不能申请夫妻同去?”
周阳笑道:“可以特批。让人事部办手续,下个月就让他们动身。对了,合资工厂的名字想好了吗?得体现中德合作。”
张经理提议:“叫‘中欧绿钢联合工厂’怎么样?既点明了地域,又突出了绿色理念。”
三人都点头同意,周子轩在合同上圈出“厂名”一栏:“就这么定了,让法务部加进去。”
下午,研发部的王博士冲进会议室,手里举着一块银白色的薄片:“周董,周总,囡囡姐,我们的柔性智能钢材做出来了!能像布一样折叠,还能导电!”
囡囡接过薄片,试着折了几下:“真软!传感器还能工作吗?”
王博士打开检测仪:“你看,折叠1000次,电阻变化不到1%。中科院的专家说,这材料能做可穿戴设备,还能贴在管道上监测腐蚀。”
周阳摸着薄片:“成本怎么样?能批量生产吗?”
王博士答道:“现在成本有点高,每平米800块,量产后能降到300块。我们想先给石油管道局送样品,他们的弯管处一直缺合适的监测设备。”
周子轩立刻道:“我让张经理联系石油管道局,下周就安排测试。这个技术要是成了,又是一个新市场。”
正说着,尼日利亚的赵工打来视频电话,背景是新建的光伏电站:“周总,周董,我们的光伏制氢效率又提高了5%!阿明改了电解槽的电极,用的就是咱们的氢基钢材,特别耐用。”
阿明凑到镜头前:“周董,我们还做了个小系统,把多余的氢气通到蔬菜大棚里,黄瓜长得比以前快20%!”
周阳乐了:“这小子真会想办法!阿明,把这个技术写成报告,我让国内的农场也试试。对了,彩涂板出口欧洲的认证下来了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