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院官方出来澄清,不信堵不住喷子的嘴。
明镜却直接问道:“关于那具干尸的身份,李教授有什么进展吗?”
李承泽有些汗颜:“可能还需要一点点时间……。”
“好,如果我需要帮助,会第一时间联系李教授,当然,如果李教授需要我的帮助,我很乐意。”
挂断电话,明镜看着面前浩瀚的藏书,一眼望不到尽头。
一个男人打开图书馆的灯:“冉小姐,请问您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
这是江州最大的图书馆,而顶层的历史博览区,保存着大量的文献和孤本,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一般人进不来,只对历史学者及研究员开放,就算要进来也要先开具文化院的证明。
所以这个地方,平时鲜有人涉足,到了晚上,更是清冷的过分。
“月朝一七零年至一七五二年。”
男人讶然了一下,他很快反应过来,“您还是第一位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
能在图书馆工作,守着顶层这样的地方,这位图书管理员,自然也不简单。
他是退休返聘人员,退休前的工作是高中历史老师。
对历代历史自然是了然于胸。
月朝那段混乱的历史,任何研究学者都没有兴趣,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主动来了解。
“跟我这边来。”管理员拿着手电筒,当先走了进去。
在一排排书柜前走过,走了很久,走到最里边的角落,所有的书堆积在一起,落满了灰尘。
他扒啊扒,扒啊扒,终于,抽出一本快散架的线装书。
“就是这本。”
蓝底黑字,《月朝异闻录》
“想必冉小姐也知道,正史中对这段历史记载很少,想要了解只能从野史中下手,这本月朝异闻录是月朝武帝一代的一位小说家撰笔主写的,对了解武帝那段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武帝那么昏庸,少不了歪屁股。”
管理员又埋头开始扒,扒出来几本风物志都交给了明镜。
“啊差点把它给忘了。”管理员从角落最底层翻出来一本线装书。
《华莲公主起居注》,书名上写了很大的几个字。
“别听名字很正经,内容不正经,当时的人对这位公主黑过头了,民间编出了好些这种针对她的作品,当小说看看就行,别认真。”
接下来还有什么《华莲公主和她的九个面首》《风流公主传奇》等等诸如此类夸张吸睛的名字。
原来当时的小说家也那么无聊那么八卦。
“谢谢您。”明镜抱着书,在书桌前坐下,打开手提电脑,一边翻着书,一边在键盘上敲击。
管理员拿本书,远远的坐着打瞌睡。
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偌大的图书馆只听得到书页翻动声以及键盘敲击声。
另一边,李承泽挂了电话,抬手揉了揉眉心。
“转告小张,所有人加班加点工作,争取在三天内完成。”
“这……好,我去通知张主任。”
“等等。”李承泽叫住她。
“咱们考古研究院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各项设备也该更新了,只是咱们考古工作向来低调,外界对咱们这个工种误会很多,我还听到网上有人骂咱盗墓贼?”
助理嘴角抽了抽:“大部分人对咱们的工种还是理解并支持的。”
“不。”李承泽摇了摇头:“经过这次的舆论事件,让我明白了一件事,要么在沉默中灭亡,要么就在沉默中爆发,咱不能白白挨骂,我要好好策划策划……。”
张超是一名考古爱好者,虽然现在还是一名高二学生,但他的梦想是将来当一名考古学家,将来要考全国最好的考古专业,他的偶像不是明星也不是球星,是一位考古学家,他的名字叫李承泽。
张超关注了他的微博和他所在的研究院的公众号,这天晚上,张超写完寒假作业,睡前例行公事般浏览了一眼公众号,忽然发现公众号更新了一篇文章。
张超立刻来了兴趣,点开一看标题傻眼了。
——某山庄内惊现神秘干尸!考古学家深入研究后竟然发现……
妥妥的标题党,很像页游上的三流小广告。
张超怀着激动的心情点进去,这篇文章上写了近期在某山庄内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地牢,在地牢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干尸,这对补充月朝的某段历史具有重大意义,是考古界的新发现。
掌笔之人的激动心情可见一斑,连带着张超也跟着激动起来。
月朝,也就距离现在几百年吧,不是很久远,但那段历史却十分的扑朔迷离,充满神秘感,这是所有考古爱好者的共同心境。
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在三百年前的天空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种好奇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群群人前仆后继。
张超在文章下留言:什么时候举办发布会?
每次考古界有了新发现,都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公布进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