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月色如水,万籁俱寂。林忠波独坐在书斋之中,手抚那枚象征着位高权重的玉佩,心头却似打翻五味瓶般复杂难言。正当此时,黄桂英轻启房门,缓缓步入室内。她姣好面容之上流露出淡淡忧虑神色,柔声问道:“夫君,何事令你如此心神不宁?竟这般入神。”
林忠波缓缓抬起头,目光凝视着眼前的黄桂英,眼眸深处闪烁着一抹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桂英啊,我......仕途一帆风顺,官运亨通。只不过......”
听到这话,黄桂英的脸上瞬间绽放出欣喜若狂的笑容,宛如春日里盛开的桃花般娇艳动人。她激动地说道:“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啊!夫君您的满腹经纶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赏识与器重。”
然而,未等黄桂英话音落下,林忠波便无奈地叹息一声,似乎心中藏有无尽的烦恼。接着,他忧心忡忡地说:“只可惜,此高位犹如烫手山芋,过于引人注目。我实在担忧......恐因此引来无妄之灾。”
聪慧过人的黄桂英岂能听不出丈夫言语间流露出的忧虑?于是,她快步走到林忠波身旁轻轻坐下,并温柔地握紧他的双手安慰道:“夫君,您的顾虑妾身了然于胸。常言道家大业大是非多,如今您已身居庙堂之高,难免遭人嫉恨与猜疑。不过,只要咱们处事小心谨慎,秉持公平正义之道,坚信无论是朝廷还是黎民百姓,定能将一切都看在眼里,铭记于心。”
林忠波听了黄桂英的话,心中稍微宽慰了一些。他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对,桂英。我会牢记你的教诲,行事谨慎、公正无私。”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家常,黄桂英便起身离开了书房。她走到门口时,又回头看了一眼林忠波,眼中满是关切和期望。
在接下来的时光里,林忠波变得愈发小心翼翼地去处理各种政务事宜,尽其所能地不去冒犯任何人。但即便如此,他那过人的才能以及刚正不阿的品性依然吸引到了皇帝与部分臣子们的关注目光。于是乎,这些人开始默默地窥探着林忠波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企图寻觅出能够击溃他的弱点或疏漏之处。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眨眼间便已过去了半年之久。某天清晨,黄桂英满脸愁容地走到林忠波面前,忧心忡忡地道:“相公,近来你是否察觉到似有他人于暗处窥视咱俩呢?”林忠波微微一怔,随即便颔首应道:“唔,确有此感。然只需吾等行得端坐得正,问心无愧即可,又何须惧怕于他们?”
黄桂英轻叹一声,缓缓开口道:“话虽如此,但正所谓‘树大招风易折’。相公你的才情与正直令众多人心生嫉恨且狐疑满腹,长此以往,恐将招惹来许多无谓的祸端呐。”林忠波听罢,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中,少顷后方才回应说:“桂英所言甚是。兴许我当真该斟酌一番急流勇退之事了。”
经过长时间深思熟虑与反复权衡利弊之后,两人终于做出了决定——借故生病而辞官归隐田园。于是乎,林忠波怀着忐忑不安之心向皇帝呈上辞职信,表示由于自身健康状况不佳,已无力承担如此重要之高位。尽管皇帝内心深处十分欣赏林忠波卓越之才华,但因始终对其抱有疑虑之心,如今见他自愿请辞官职,倒也欣然应允。
辞职返乡后,林忠波同妻子黄桂英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继续从事商业活动。凭借他俩远超常人之经商天赋以及不懈拼搏之精神,短短数年之间便积聚起巨额财富。不仅如此,黄桂英更是为林忠波诞下二子一女,这个五口之家自此过上幸福满溢、其乐融融之生活。
平日里,林忠波常常告诫子女务必勤奋好学、为人正直。得益于他精心栽培与言传身教,两个儿子皆不负所望金榜题名,其中一人入朝为官,另一人则进入翰林院任职。每每提及此二子,林忠波与黄桂英皆倍感骄傲自得且心满意足。
黄桂英也时常劝林忠波多做善事、积德行善。她认为财富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于是,两人用赚来的钱在当地创立了一所义塾,供当地贫苦人家的孩子上学。他们还每年出资联合官府修路、修桥,为当地的商贸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
每当看到那些因为他们的帮助而得到改变的人们时,林忠波和黄桂英都感到无比满足和幸福。他们知道,行善积德不仅是对自己的修行,更是对社会的贡献。
林忠波和黄桂英回到故乡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辞去了高官厚禄,但他们却过得更加充实和幸福。
在一个风和日丽、晨曦微露的早上,一缕缕柔和的阳光如同薄纱一般穿透朦胧的雾气,静静地洒落在林家那宁静而美丽的庭院之中。黄桂英身着一袭素雅的衣裙,亭亭玉立地站立在院子中央,目光凝视着前方不远处的丈夫林忠波正在耐心地教导几个孩子读书写字。
她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内心被满满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所充盈。这时,黄桂英轻柔地开口说道:“夫君,你看看咱们的孩子们多么聪慧可爱呀!”林忠波闻言抬起头来,望向妻子的眼神充满了无尽的柔情蜜意,回应道:“是啊,桂英。这一切都离不开你悉心教导有方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