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乾隆十二年(1747年),孙嘉淦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考虑到他已经六十多岁,这个年龄在当时已经是相当高龄,他的请求得到了乾隆帝的批准。然而,孙嘉淦并未真正离开政坛。两年后的乾隆十四年(1749年),他回到京城,入 值 上 书 房,这表明他在退居二线的同时,仍然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
乾隆十五年(1750年),孙嘉淦再次被重用,先是担任兵部侍郎,随后升任工部尚书,并署理翰林院掌院学士。这一连串的晋升表明,尽管年事已高,但孙嘉淦的才能和经验仍然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
乾隆十七年(1752年),孙嘉淦达到了他仕途生涯的巅峰,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这个职位不仅是对他多年忠诚服务国家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他个人能力的高度认可。吏部尚书负责全国官员的选拔与考核,而协办大学士则意味着他在参与制定国家政策方面有着重要的发言权。
然而,孙嘉淦的辉煌仕途并未持续太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十二月,孙嘉淦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在他去世后,被追赠谥号“文定”,这一谥号不仅是对他学术成就的认可,更是对他一生廉洁奉公、敢于直言精神的赞扬。
结语
孙嘉淦的一生是清廉与忠诚的写照,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追求真理和公正。尽管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直言不讳往往伴随着风险,但孙嘉淦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成为了清代历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直言名臣。他的事迹证明了即使在权力中心,也有可能保持个人的道德底线,并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喜欢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古代历史着名人物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