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宜绵率军在通天观、高家寨、南津关等地连续与教匪交战,取得了显着的胜利。在通天观,贼寇凭借地势险峻,筑起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宜绵仔细侦察敌情后,决定采用正面强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的战术。他命令部分兵力正面牵制敌人,同时派遣精锐部队绕到敌后,发动突然袭击。经过一番激战,官军成功攻克了通天观,击毙了多名贼寇头目,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资。
接下来,宜绵率军转战高家寨。高家寨位于山峦之间,地势极为险要,贼寇在此设立了多道防线。宜绵采取了分段突破的策略,先集中兵力攻破了外围防线,然后逐步推进,最终攻克了高家寨,俘虏了多名贼寇首领。这一胜利极大地提振了官军的士气,也为后续的行动奠定了基础。
然而,川匪中最悍勇的徐天德、王三槐、冷天禄、罗其清、冉文俦等人并未因此放弃抵抗,他们继续在其他地区活动,给官军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徐天德和王三槐,他们联合占据了东乡的张家观,试图以此为据点,继续扩大势力。
面对这一局面,宜绵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战术。他首先派遣密探深入敌后,收集情报,了解贼寇的动向和布防情况。在掌握了足够的信息后,宜绵制定了一个巧妙的计策。他命令部分兵力在张家观周围布阵,故意示弱,诱使贼寇分散兵力。同时,他秘密调动精锐部队,准备在关键时刻发起致命一击。
在张家观战役中,宜绵的计策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贼寇见官军似乎力量薄弱,便分兵出击,试图一举击溃官军。然而,当贼寇分散兵力后,宜绵立即命令埋伏的精锐部队发起攻击,迅速突破了贼寇的防线。在一阵激烈的战斗后,官军成功收复了张家观,俘虏了多名贼寇头目,其中包括王三槐。这一胜利不仅极大地削弱了贼寇的力量,也稳定了东乡地区的局势。
然而,贼寇并未完全消灭,他们继续在其他地区活动,给官军带来了新的挑战。徐天德、冷天禄、罗其清、冉文俦等人逃往其他山区,继续组织反抗。宜绵意识到,要彻底平定叛乱,必须持续施压,不断打击贼寇的有生力量。
为此,宜绵继续指挥军队在川陕地区展开大规模的清剿行动。他采取了分兵合击、逐个击破的战术,逐步压缩贼寇的活动空间。在一次夜袭中,宜绵率军突袭了冷天禄的据点,成功将其击溃。在另一次行动中,他指挥军队在罗其清的藏身之处发动突袭,俘虏了多名贼寇骨干。
四、转折点
嘉庆三年(1798年),宜绵的军事行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被调任陕甘总督,负责全面协调陕甘地区的军事行动。这一任命表明朝廷对宜绵的信任和期望,但也意味着他将面临更加复杂和艰巨的任务。
上任后,宜绵迅速投入工作,组织军队在陕甘地区展开大规模的清剿行动。然而,随着高均德、齐王氏等贼首的窜逃,局势变得更加复杂。这些贼首不仅善于利用地形优势,还擅长游击战术,给官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宜绵在镇安地区分路截剿,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贼寇仍然四处流窜,难以彻底根除。
同年五月,贼寇分股北出凤县,进入甘肃境内。这一突发情况让宜绵措手不及,贼寇趁机突破了官军的防线,进入了甘肃腹地。宜绵因疏防被朝廷严厉批评,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他的声誉,也给他的军事行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宜绵并没有放弃。他迅速调整战略,加强了对甘肃境内的布防。在略阳战役中,宜绵指挥军队成功击败了贼寇,迫使成栋、汉潮等人逃往平利。这一胜利暂时缓解了局势,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了进一步巩固战果,宜绵与额勒登保合作,共同策划了一场针对贼寇的大规模行动。他们在孟石岭成功击败了贼寇,迫使他们逃入四川。这一胜利不仅显示了宜绵的军事才能,也增强了官军的士气。然而,贼寇的活动并未停止,他们继续在四川境内流窜,给官军带来了新的挑战。
嘉庆四年(1799年),宜绵的军事行动遭遇了重大挫折。贼寇高均德、徐天德、冉文俦等人继续在川陕地区活动,给官军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这些贼首不仅熟悉地形,还善于利用民众的支持,使得官军的行动屡屡受阻。
宜绵在这一年的表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他因畏葸避贼,被解职来京,担任散秩大臣。这一决定不仅反映了朝廷对他的不满,也标志着他军事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被解职后,宜绵并没有得到长时间的休息。不久后,他因军需冒滥的问题被剥夺职务,遣戍伊犁,并处罚银二万两助饷。
五、晚年
宜绵在伊犁度过了两年的戍边生活,这段时间对他来说既是惩罚,也是反思和沉淀的时期。在戍边的日子里,宜绵深刻反思了自己的过去,总结了自己在军事和行政管理中的得失。他意识到,自己在处理复杂局势时,有时过于谨慎,导致错失良机,而在军需管理上也存在不少漏洞。这些反思使他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提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