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鲁台率先发动攻击,但这个人思想有问题,你知道吧?】
【阿鲁台的想法:能不打就不打,能跑就跑,即便要打也是拖延时间,派出部队带着老弱妇孺以及金银财宝趁着时间先跑。】
【想法没大问题,但总得有个主次吧,他没有,全都想要。
就像你需要一个男生既要有钱、长的还帅、身体还好、还能抽时间陪你、偶尔还有浪漫、时时刻刻都能陪你聊天、懂你的喜怒哀乐。
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得不到。
恰好,阿鲁台完美符合这一定律。】
【阿鲁台想跑,出战拖延一下时间就行,但其他各部首领贵族趁着日光一看,呦,小小朱棣才这么些人,给我干他啊。
干掉他我们还跑什么?
一路打到北京南京重建大元!】
【能在花花世界躺在家里吃着大米饭、吃肉喝酒,身边是温婉的江南女子伺候着,谁还愿意在大草原上放牧,连洗澡都不方便。】
【即便你是历史上皇权最集中的皇帝,你也不能违抗你手下大多数的人共同意愿,更何况是阿鲁台,所以本来只是一场拖延时间的战斗,硬生生从此刻变成了决战。】
【阿鲁台强烈反对,双方还在僵持协商之中,诸葛朱棣再次上线,历史上的诸葛亮送女装给司马懿,三国演义的诸葛亮骂死王朗。
小子诸葛朱棣不才,只能派出数百名勇士来你们阵前叫骂,骂的应该很脏,参考小时候街头巷尾的骂战,可能上到铁木真、下到北元皇帝都被骂了一遍。其中可能还掺杂着对各部贵族母亲、妻子的亲切问候。】
【人是理性动物,但大多数情况下人都是不理性的。】
【阿鲁台彻底压制不住贵族的战意,匆忙制定了一个战术——先下手为强。】
【金幼孜的《北征录》记载首先交战的是左翼何福部,但《明实录》记载的却是右翼郑亨部。】
【是不是觉得拾柒又要说文人篡改,阴谋论?】
【错!】
【熟悉蒙古西征的朋友一定知道有一个极具经典蒙古人色彩的战术:鞑靼率先向何福方进攻,但是没有交战,直接迂回到何福侧翼。
这只是障眼法,让明军注意力转向左翼,做出佯攻,若是能够让朱棣以为鞑靼要大举进攻左翼,亲自带兵救援那就更好。
另有一部则快速冲向郑亨部直接进行攻击,若是朱棣救援,那就直接截断阵型将郑亨部围歼。若是不救援,也可以打个时间差重创郑亨部。】
【而金幼孜记载何福首先接敌应该是根据左翼的鼓声、号角声最先响起来进行判断的,】
【阿鲁台的这个计划很完美,可他对面偏偏是朱棣。
朱棣是谁?朱棣可是比蒙古人还蒙古人的大明皇帝。
这套战术且不说朱棣还是藩王征伐北元时候用过多少次,单单是靖难之役朱棣就用了无数次。】
【朱棣击败对手的方式很简单,以力破之。
朱棣率领宿卫、亲兵共一千骑兵为先锋军,直冲鞑靼阵型而去。
史书对朱棣的这次进攻记载:人百其勇,箭如雨下,杀声震天。
后续的燕山护卫、三千营紧随其后,直接打垮了阿鲁台的前军阵型,熟悉的剧情再次上演,毫无士气,溃散而逃。
可他们逃了,进攻明军左右翼的鞑靼部队就成了朱棣的盘中菜。
负责进攻郑亨的部队被朱棣和郑亨夹击,大败。
负责佯攻何福的部队发现前军被击溃直接逃了。】
【而阿鲁台和贵族们呢?】
【在前军被击溃的时候,他们头也不回的就走了,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明军在朱棣的带领下,全线展开追击。】
【金幼孜跟随着中军推进,北征录记载:六月十一中午,经过长秀川的河谷道,看见河边两岸、漫山遍野都是鞑靼抛弃的辎重,数不清的马车、牛车、帐篷、财宝。
一直走到晚上,都还在大量辎重的包围中,绵延百余里地。
六月十二,往前行进,又看到了漫山遍野数不清的牛羊马、猎犬。】
【该段记载可以判定为真,不仅仅因为他是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一百万个穷人一人拿出一块钱也是一笔巨款,何况是数十万乃至百万的牧民的身家,再加上贵族的珍藏。
朱棣全速追击,他们除了必要的口粮、马匹这些必须留下,为了逃亡成功,可能盔甲这些会影响速度的东西可能都不得不抛弃。】
【但即便是这样,速度还是太慢了。】
【六月十三,朱棣在曲回津(有的文献写作回曲津)追上了鞑靼的殿后部队,为了保护数十万的民众能够撤离,阿鲁台不得不又在此地和朱棣交战拖延时间,鞑靼骑兵发起反冲锋。】
【但是,大人,时代变了。】
【中军神机营在柳升快马加鞭赶上了朱棣的前锋部队。】
【大炮开兮轰他娘。】
【鞑靼部队的冲锋被挫败,朱棣率领骑兵收割,此战蒙古王公贵族阵斩两百余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