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沈约《宋书》
《宋书》志第四《礼一》有云:“任已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王莽所以身灭。”】
【北齐魏收《魏书》
《魏书》卷二十二《清河王传》有云:“昔王莽头秃,亦藉渭阳之,资遂簒汉室。”
《魏书》卷一百二《西域传》有云:“王莽簒位,西域遂绝。”】
【到了唐朝时期,依然是这套理论。】
【房玄龄等人主持编纂的《晋书》卷六十一《周嵩传》记载周嵩说:“田氏擅齐,王莽簒汉,皆藉封土之疆,假累世之宠,因闇弱之主,资母后之权,树比周之党,阶绝灭之势,然后乃能行其私谋,以成簒夺之祸耳。”
《晋书》卷一百九《载记·慕容皝》记载慕容皝说:“成帝闇弱,不能自立,内惑艳妻,外恣五舅,卒令王莽坐取帝位,每览斯事,孰不痛惋。”】
【魏征负责编纂的《隋书》卷六十二《梁毗传》
梁毗《劾左仆射杨素封事》有云:“始夫奸臣擅命,有渐而来。王莽资之于积年,桓玄基之于易世,而卒殄汉祀,终倾晋祚。季孙专鲁,田氏簒齐,皆载典诰。”
《隋书》卷八十五《列传》第五十《序》有云:“身处机衡,肆赵高之奸宄;世荷权宠,行王莽之桀逆,生灵之所雠疾,犬豕不食其余。”】
【……魏征一如既往的喷子。】
【但考虑到二人都处于李世民时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二人所传达的思想就显而易见。】
————
【提到唐,必然离不开宋。】
【不是南朝宋,而是南宋、北宋。】
【宋朝修的《新唐书·长孙无忌传》里面记载了这么一句话:无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马懿之流也;陛下少更迁延,臣恐变生肘腋,悔无及矣!】
【好家伙,也不知道是夸长孙无忌呢还是贬低长孙无忌呢?】
【这句话出自许敬宗和唐高宗李治的对话,许敬宗劝腹黑王子李治杀长孙无忌。】
————
大唐,长安。
花园内。
“臣有罪,请陛下允臣辞官归乡。”长孙无忌冷汗都下来了,王莽是外戚,我也是外戚,但问题不大。
陛下会信任我,我也不像王莽,也没有手段可以做到王莽一样的事情。
但司马懿不一样啊,自高平陵之变以来,有多少长寿的臣子以为一句“类司马懿”含冤而死啊。
只要你活的长,没能力是藏拙,有能力是早有祸心。
原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许敬宗也跪倒在地。
该死的宋朝,我没说过这句话,至少现在没说过。
陛下正当壮年,太子殿下是李承乾。
李治还不知道在哪里?你让我怎么保持理智。
只需一句“离间天家亲情”,即便陛下仁德,不杀我,也要把我贬官处理。
————
【但有一说一,《新唐书》的可信度并不比《资治通鉴》高。】
【距离唐朝更近的五代十国成书的《旧唐书》,虽然也记载了许敬宗劝李治杀长孙无忌的话语,前面的与《新唐书》基本相同,都是用汉文帝杀薄昭的故事来劝谏李治,但并没有“无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马懿之流也。”这句话。】
【合理怀疑,是宋朝文人自己加上去的。】
————
大唐,长安。
长孙皇后宽慰起了李世民来。“陛下,臣妾曾说过,您不应该把对我的宠爱增加在家族之上,早晚会有祸事。”
“哥哥的官职允许他辞了吧,仅保留爵位即可。”
长孙无忌都快落下泪来,宋朝一个局部统一王朝,还不如五代十国天下混战的史官有节操。
和司马懿没关系就好,和他沾上关系,除非上天降下神谕,否则谁也救不了。
————
【到了元朝,脱脱等人编纂的《宋史》
卷七十《律历志三》记载:宋太宗时常侍徐铉与百官奏议中有云:“以梁室比羿、浞、王莽,不为正统。”】
【历朝历代几乎没有承认新朝是正统王朝的,宋太宗赵光义不承认新朝是正统。】
【但黑色幽默来了,新朝是如今史学界承认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北宋、南宋皆不被史学界承认为大一统王朝。】
【历史就是这么可乐。】
【西晋都是大一统王朝,北宋不是。】
————
北宋,汴梁。
“砰。”粉末四溅,石桌应声而碎。
赵匡胤的怒气噌噌的往上涨,面色越发红润。
颇像道家之法,请神上身,伏魔大帝关羽来了。
对一个王朝最大的侮辱“你还不如两晋。”,在大一统方面,西晋成功的超越了宋朝。
若是第一次直播听到此种话语,赵匡胤还是会怒,但静下心想想,也对。
若是没有八王之乱,中原混战厮杀,精锐尽失。胡人也进不来,晋室也不会南迁,南迁之后便是东晋,理论上西晋算大一统王朝也在情理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