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对方孝孺恨之入骨。
如果没有王守敬插手,方孝孺必然遭受千刀万剐。
朱棣此刻的兴致,完全在王守敬身上。
方孝孺之死,没有给他带来太大的触动。
道路,是方孝孺自己选择的。
什么天下读书人的种植,都是虚妄。
只要朱棣愿意,他可以招来无数文人志士为他效力。
这就是皇权的力量。
“朕倒要好好看看,王守敬如何解此困局。”
朱棣背负双手,目蕴乾坤。
他正准备离开,忽然收到纪纲的汇报。
“陛下请稍候。”
朱棣目光凛然,只是一瞥就让纪纲如坠冰窟。
他忙解释道:“王守敬还在天牢外。”
朱棣心神一震。
莫非,王守敬已经知道隔墙有耳。
那又如何?
朱棣绝对不会妥协。
王守敬没有停留太久,而后翩然离去。
帝辇浩浩荡荡地回宫,皇后徐氏带着宝庆公主相迎。
朱棣不禁诧异,询问道:
“这是怎么了。”
“何事惊动了皇后?”
他狠狠地刮了朱高炽一眼,觉得是朱高炽在捣鬼。
朱高炽露出无辜的神态,示意自己什么都没有做。
“是我想念四哥了。”宝庆公主甜甜一笑,朱棣一身煞气尽散,显得分外精神。
“好。”
“四哥也想宝庆了。”
朱棣神采飘逸,拂袖而行,牵着宝庆走。
朱高炽在身后,向娘亲汇报今日的惊险。
徐氏听得眉头微蹙。
难怪长子会请她来助阵。
这件事真的很难处理。
朱高炽心怀仁善,自然不想殃及无辜。
“娘。”
“方孝孺已死,他的亲眷都是无辜的。”
“不如您跟爹求求情,放他们一条生路。”
徐氏知道长子秉性,这件事她也不好处理。
“方孝孺迂腐固执,死有余辜。”
“为娘也想救无辜之人,只是就这么向你爹提起,恐怕会适得其反。”
朱高炽心领神会。
朱棣的性格霸道,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无论谁说情,都很难改变他的意志。
“就连娘,都没有办法了吗?”朱高炽有些不甘心。
“急什么!”
“这是王守敬最应该操心的事,你不必为他冲锋陷阵。”
“否则等到他触怒你爹,你还怎么为他求情?”
徐氏读书明理,很快想出了折中的办法。
“还是娘聪明。”
朱高炽心领神会。
他和方孝孺没什么交情,何必沾染因果。
王守敬不同。
朱高炽愿意为了他,冒着被责罚的险求情。
建文的忠臣,也是忠臣。
大明需要这样的仁人志士!
这是朱高炽对建文余孽的态度与看法。
没必要赶尽杀绝!
朱棣在宫中享受着天伦之乐,忽然郑和脚步匆匆地赶来汇报道:
“陛下。”
“宁波知府王守敬在皇城外求见。”
朱棣精神一振,觉得一场好戏要来了。
朱高炽则是心神不宁,惴惴不安。
“怎么。”
“你在害怕什么?”
“朕,难道会不讲道理吗?”
朱棣发自灵魂的喝问,让朱高炽勉强挤出笑意。
“爹。”
“您这是什么话?”
“儿臣一直相信您的公平公正!”
朱高炽大义凛然,说得慷慨激昂。
“别给咱戴高帽子!”
“你那点小心思,能够骗过谁?”
朱棣不怒自威,朱高炽也不敢造次。
“说说看,王守敬不去宁波府上任,干什么来了。”朱棣故作不知,询问郑和。
“说是为方孝孺的亲眷求情。”郑和转述道。
“呵呵。”
朱棣冷冷一笑,喝道:
“他逼死了方孝孺,现在在朕面前装有情有义呢?”
“朕若是不答应呢?”
朱棣将语气抬得很高。
郑和根本不敢随意接话,只是恭侍一旁。
“告诉王守敬,让他回去。”
“否则与方孝孺十族同罪。”
朱棣声音威严,根本不像是在开玩笑。
郑和施施然跑腿,出宫门劝王守敬离开。
“王知府前途高亮,何苦为了一群死囚自毁前程?”
“速速离去,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王守敬风流卓绝,倜傥不群,而且满腹锦绣。
这样的英才,郑和也很钦佩。
更何况,王守敬是姚广孝都为之敬重的贤士。
郑和身为姚广孝的“弟子”,对待王守敬也多了一份亲善。
王守敬不该趟浑水。
殊不知,王守敬选择的道路,有进无退。
“罪臣方孝孺有话,让学生转述给陛下。”王守敬谦逊道。
郑和浑身一震,这不是他所能决策的。
“请王知府稍待。”
他立即向朱棣汇报。
这下子把朱棣整不会了。
方孝孺还有遗言?
“这腐儒临终前,还要对朕大骂一通不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