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火力已经很重要了。但是还是不够。
傅友德之所以连破数道防线。本质上,就是拿人命去填。他的战术原则,与当初日本人打旅顺的情况差不多。当然了。傅友德在做这样的决定之前,已经将能加强的火力都加强了。
而北军的火力虽然密集,但是毕竟没有机枪。
死伤惨重的情况下,是能够发挥出人数优势,将北军打得措手不及的。
于是,叶沈这一战后做出总结就是,军队要么加强肉搏战的准备,想办法开发一些近战火器,要么就研发出一些连射的火器。
当然了,叶沈特别强调了,给士卒配手铳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北军之中,也仅仅是骑兵配手铳,因为骑兵在马上用火铳,有很多不方便。于是就有了短火铳的出现,更方便马上作战,这个短火铳,大抵就是后世马枪的来源。
当然了,很多骑兵更喜欢火铳。转轮的,能打六发。不转轮的,双管的,也能打两发。
但是对于步卒来说,并没有给他们配备。
毕竟,纵然北军军需上面是远远超过了南方,但是也不是什么都能有的。每一个将士配给一柄火铳,朝廷最少要生产上百万支。毕竟,要计算耗损消耗补充等等。
这就是一个大数目了。少说也几十万元,上百万的元的开支。
何夕说道:“这个想等等吧。毕竟,战事告一段落了。”
叶沈听了,先是一愣,忽然有一些失落。
何夕这一句话,代表了军队高速迭代的时代过去了。之前叶沈提出前线有什么新想法,新需求,何夕都是第一时间满足的。
但是而今,却不是这样了。
想想也是。
虽然傅友德败了。但并不代表傅友德就弱,如果将傅友德放在同时代的任何国家,都是横扫别的存在。那是因为北军太强了。
北军用了十几年完成了,别人用了近百年才有迭代。
而今的北军与鸦片战争时期的英法军队已经相差不大了。无非是在有些地方还有缺陷。但是对于大明来说,已经足够了。
而今的军队体制,武器系统,哪怕不做任何改变,维持上百年,都可以战无不胜。
当然了,何夕也不知道,他做出这样的改革,会不会引发连锁反应,让世界的军备历史向前大跃进。
但是不管怎么说。先放一放,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北军已经没有敌人了。
战争还没有结束。
但是先军政治,却要先一步消亡了。何夕不可能将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军事上了,不是给军方资源,但不可能是之前的节奏了。
喜欢大明公务员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公务员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