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淬炼出来了。
方孝孺能成为宋濂的衣钵弟子,甚至在很多地方与宋濂观点不一样,唱反调,还被宋濂接纳,一方面固然是宋濂胸怀宽广。不计较。另外一方面也是方孝孺的确是出类拔萃。
非一般人也比。
能将一件事情做好,这样的人一般来说,在智商上决计不会有什么问题。就好像而今的方孝孺。经过历练之后,即便不能在另外的事业上达到巅峰,但也决计不是外行。
而今的方孝孺也是一样。
如果说历史上的方孝孺,有很多迂腐之气,大儒气质多过名臣气质。而今的方孝孺就是名臣之态多过大儒心态。甚至何夕还从方孝孺身上看出一些名相风范。
只是可惜,大家不是一路人。
说实话,何夕其实不怕方孝孺跳出来反对何夕推行新法。但让何夕没有想到的是,方孝孺似乎没有看见一样,对何夕做的事情,听而不闻。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前一段时间,刘三吾的死讯传来。刘三吾是郁郁而终的。
因为在何夕的主持之下,很多事情都临近收尾了。刘三吾阻挡不了大势,才有如此下场。但是方孝孺,一点反应都没经验。沉静的如同一汪深潭。看上去什么都没有,但实际上,什么都有。
这样的人看上去才更可怕。
对于方孝孺的判断,何夕自然是相信的。
天灾人祸,这两者本就是相辅相成的。
何夕说道:“内阁那边是什么意见?”
方孝孺说道:“赈灾为先,调朝廷府库从运河北上。我觉得应该派人去看看。不知道何大人意下如何?”
何夕说道:“方大人客气了,这事情方大人决定就行了。”
两个人客气了几句。就好像是多年的老同事一般,一点芥蒂都看不出来。
何夕内心之中暗暗叹了一口气。他其实不大喜欢在这里的日子。总理天下,看似幸福,其实很困难的。困难的不是事情,而是人。
忽然有人过来,行礼说道:“何大人,陛下召见。”
何夕在秘书监工作。皇帝召见从来是家常便饭,不足为奇。
何夕也都习惯了,向方孝孺打了一个招呼,自己起身向乾清宫去了。一边走,心中暗暗揣摩,陛下会问他什么事情。不过一会功夫,何夕就放弃了。
因为他经手的事情,太多太杂了。千头万绪。而且很多事情都是很重要的。都是国家大事,可以说根本没有不重要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根本不至于到他这个层面才处理。
西番之乱,不过是其中一项,并不是多重要的事情。
喜欢大明公务员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公务员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