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而今的规划,仅仅是基于军事分界,而军事分界天然是符合地理分界。而今的陕西保留着完整的关中四塞。
而后世的陕西断然没有这样的地理条件的。
当然了,何夕也从北京调来了不少人手为梅殷搭建了河西巡抚衙门。这些人熟悉北京制度,虽然在梅殷之下,但是梅殷也不敢小瞧他们。同时过来的还有万余大军。
这万余大军从西征各军之中抽调过来了。
与兰州现在驻扎的军队换防,这万余大军为根本,由梅殷为首编练第十三军。不过第十三军有一个改变,那就是营改变为大营,一个营要一千多个人。而第十三军,下辖三个团,每个团只有三个营。再加上军部,总共一万多人。当然了,梅殷也担负着将从当地降军之中抽调精锐,并入第十三军之中的任务。
不过,这个编制,也是一种新实验。看看新编制是不是比老编制更适合战场。
反正自从何夕编练新军之后,似乎开了一个头,从那之后,才短短几年,整个新军一直有大大小小的变动。大变化没有多少,但是小规模的调整,一直是有的。北军都已经习惯这种变化了。
而十三军是一个新的尝试。
何夕其实一直鼓励这样的事情。
毕竟,何夕很清楚,而今火器时代才刚刚开始,将来还有无数次更迭,不能每一次军事改革都由何夕推动,而应该让将领自己有这个概念。
其实军中对于改革从来不拒绝。因为军队是最实用的,行不行,战场上碰一碰就知道了。
而何夕也建立一整套,作战,记录,复盘,总结体系。从而确定在战争之中,哪些问题,需要改革,哪些地方不需要。
五五制,改为三三制,也是一种趋势。
在冷兵器时代,一定要有中军。中军既是护卫主帅,也是总预备队。
前面交战,三军依次排开,后面有中军,然后有后军作为后勤中枢。所以五五制,大明也是五军都督府,而火器时代大为不一样了。
首先,战场的扩大,让中军没有用武之处。并不是不需要预备队。而是如果预备队与指挥中心放在一起,那么预备队很难及时地赶赴战场。而后军也因为后勤需要的增多,以及前线扩展,变得不一样了。
喜欢大明公务员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公务员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