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则是因为收钱了!毕竟普通人平时也就是看看视频打发时间,偶尔兴趣来了随便发几句言,表达一下,也不求多少人能看到,只是发表一下感慨而已。
谁没事在网上整天费尽心思的做视频,发视频,发这个那个的,没钱赚,发个嘚啊,明天不用上班的吗?
所以,一些激进的网友表示,现在的华夏是闷声发大财,就是缺一架,只要打上一架,估计网上的跪族能立马减少99%!
而那些一直跟着西方的小弟,估计也会立马调转跪拜的方向!】
...
“那就打啊!犹豫什么呢?”秦始皇十分不满的哼了一声。
...
“那还犹豫什么,直接打回去啊,报仇啊!”汉武帝同样是十分不满。
...
应该说,这些古代帝王们,大多数都表示不满,有这实力,干嘛不暴打他们一顿,还要让他们整天哔哔,不烦死吗?
...
“朕还以为是朕做了什么事情呢,原来是这样。”
这下子,朱棣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最开始还以为自己是未来干了什么事情,祸害了大明。
但天幕解释的这个说法,实际上并不是怪在他的头上。
...
“这样好吗?”山东大汉低头沉思。
在他的对面,一个身形比他稍微小一点,但也依旧十分强壮的人抓了抓头,道:
“老师,我觉得没问题,与其让那些什么虚伪的西方人抢了,以后来欺负我华夏,给我华夏造成那巨大的灾难。不如我们先去抢了,然后再去教训那些西方人!”
“如此,倒也似乎有些道理!”大汉点了点头。
...
历代时空,无数的人懵了。
因为这个大汉露过几次脸了,很多人都很怀疑他就是孔子。
但是,这话是孔子能说出来的吗?
儒家信仰和?仁义道德的至圣先师呢?
...
【扯远了,回到刚才那学者说的,他的意思就是朱棣只想着让郑和船队到处宣扬国威去了,光顾着面子上舒服,却不知道去占领地盘,收取资源供自身发展,结果几百年后西方到处抢去了。
当然,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之时单纯的宣扬国威,涨面子吗?
那还真不是,不然也不会搞那么多次了。
虽然明朝的很多资料档案都被清朝给销毁了,很多事情有时候搞不清楚。
以至于在很长时间,人们认为郑和七下西洋是打开了观察世界的通道,但却是劳民伤财,亏损严重的。
所以后来才再也没有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了。
但是,根据现在的学者们研究后,认为郑和七下西洋,除了宣扬国威,更重要的是做生意,不仅不是劳民伤财,反而是大赚特赚。
因为在当时的海外那些地方,虽然文明程度和大明相差有点大,很多东西都制造不出来,就比如瓷器,但是海外也有大明没有的特产啊,原材料这些。
这些在当地不值钱,但是拿到大明就值钱了,就像瓷器在大明很普通,但是到了海外一样值钱,这就是商业流通的核心道理之一,互通有无。
就像在过去的西方,也是一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在路上碰到个人,想知道他有钱没钱,只需要闻一下味道就知道了。
要是对方身上有胡椒味,那就是----有钱!
而后来的大明,为什么不继续搞这事了?
一些比较偏向阴谋论的人呢,认为这是严重影响了士绅团体的利益,因为郑和船队在海上航行着,那些走私团队就不敢出海,就没法赚钱了!
所以就像朱见深想要重启下西洋行动,却遭到了满朝的反对。
但是,这个说法怎么说呢,我不知道怎么样反驳,但就是觉得有些过于偏向阴谋论了。
我感觉比较公正的解释呢,确实跟朱棣的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是他的行为,导致了后来这事遭到了满朝大臣的反对。】
...
“朕的行为?朕的什么行为?”朱棣有些发懵。
...
“什么行为呢?朕看就是那些官员想自己走私,所以才反对!”汉高祖刘邦说道。
...
【一些学者认为,明朝初年的国家公共财政和皇家私人钱包都是由内库负责的,皇帝的话语权很非常大,户部的话语权小。
赚来的钱都被朱棣直接拿去搞自己的事业了,比如五征漠北之类的,根本就没留给户部几个子。
当然,还有学者认为,下西洋带回来的金银珠宝玉石等东西,主要被用来作为平时对官员的赏赐,而不是拿出去流通换成钱。
因此,没有流通,就没有价值,自然看上去就亏了。
特别是有一件事,朱棣搞得很奇葩。
说是当时内库里面堆满了各种香料,堆成了山,用不完啊,根本用不完!
于是朱棣用香料折抵俸禄发给了官员。
本来,这些东西倒也是值钱的货,换钱倒也容易,但是大量的香料涌入市场,必然会造成价格降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