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胤禛登上城墙的那一刻,这些士兵们就已经注意到了他的到来。他们纷纷挺起胸膛,昂首挺胸,目光齐刷刷地落在胤禛身上,仿佛在等待着他的检阅。整个场面庄严肃穆,透露出一种强大的威压。
胤禛站在高耸的城墙之上,身上穿着自己的太子朝服,身姿笔挺,很是威风凛凛。他俯瞰着下方整齐排列的士兵们,眼神坚定而锐利。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用雄浑有力的声音对士兵们说道:“勇士们!你们即将踏上征途,面对未知的挑战和艰难险阻。但我相信,凭借你们的勇气和毅力,你们一定能够战胜一切敌人,取得胜利,凯旋而归!带你们凯旋归来,孤带着满朝文武去京外十里处迎接你们。”
他的话语如同雷霆般在空中回荡,激励着每一个士兵的心灵。士兵们齐声高呼,回应着胤禛的鼓舞,士气高昂。
就在这时,站在胤禛身旁的一名侍卫高声喊道:“大军开拔!”
这道命令如同冲锋的号角,瞬间点燃了士兵们的斗志。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脚步声如同一阵阵滚雷,震撼着大地。
胤禛目送着大军远去,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他知道,这支军队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和使命,他们必将不辱使命,凯旋而归。
待大军渐行渐远,胤禛转身回到了乾清宫。
乾清宫内,康熙正端坐在御案前,专注地批阅着一叠叠的折子。这些日子,由于胤禛忙于筹备大军出征的事宜,无法前来协助康熙处理政务,康熙不得不独自承担起繁重的工作。
这十日来,康熙又重新回到了忙碌的批折子生活中,他感到有些烦躁和疲惫。然而,正当他心情烦闷之际,胤禛走了进来。
胤禛步履稳健地走进乾清宫,目光落在了坐在上首的康熙身上。他先是恭恭敬敬地打了个千,然后行礼道:“儿臣给皇阿玛请安,皇阿玛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微微抬手,示意胤禛起身,然后面带倦容地摆了摆手,说道:“行了,别那么多繁文缛节了,赶紧过来帮朕批折子吧。这些折子要是再这么批下去,别说万岁了,朕怕是真的活不了多久咯。”
胤禛闻听此言,心中一惊,连忙快步上前,关切地说道:“皇阿玛,您这是说的哪里话啊?您可是千秋鼎盛、龙体安康,怎么会因为这几个折子就说这样的话呢?再说了,皇阿玛您都已经批阅了这好几十年的折子了,什么样的难题没遇到过啊?区区几个折子,又怎么可能会难倒您呢?而且,儿臣看最近朝中除了要出征准噶尔这件大事之外,也没有其他特别要紧的事情了啊。”
康熙有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无奈地叹息道:“唉,这些折子实在是让人头疼啊!重要的事情倒也没有多少,可这些人写的折子却尽是些废话,看得朕眼睛都疼了。朕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这群人写奏折居然都如此喜欢说废话!”
坐在一旁的胤禛听到自家皇阿玛的抱怨,嘴角不禁泛起一丝坏笑。他眼珠一转,似是想到了什么主意,于是赶忙凑上前去,一脸谄媚地对康熙说道:“皇阿玛,儿臣倒是有个办法可以治一治他们,只是不知道皇阿玛是否允许呢?”
康熙见状,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好奇,他看着眼前这个一脸坏笑、明显不怀好意的儿子,饶有兴致地问道:“哦?你有什么好办法,说来听听。”
胤禛见父亲上钩,心中暗喜,连忙笑眯眯地回答道:“皇阿玛,您看这样如何?等他们下次再在折子上写废话时,您就在旁边批注上一句话:‘再说废话就砍了你的头!’如此一来,保管没有人再敢在折子上乱写废话了。”
康熙听了这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奈之情。他凝视着眼前的儿子,仿佛看到了他小时候的模样,那个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小家伙。然而,时光荏苒,如今的儿子已经渐渐长大,性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康熙暗自思忖,不知道这种变化究竟是好是坏。但不可否认的是,与过去那个冷冰冰的形象相比,现在的儿子确实让人感觉亲切了许多。
回忆起儿子小时候的点点滴滴,康熙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那时候,他刚刚下令将儿子抱到自家表妹身边,自己也时常前去探望。年幼的儿子白白嫩嫩,宛如一个可爱的小团子,总是喜欢撒娇,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个曾经活泼开朗的孩子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整日里都板着一张脸,让人难以琢磨他的内心世界。康熙仔细回想,似乎是在自己某次训斥他喜怒无常之后,儿子便开始收敛自己的情绪,不再轻易表露喜怒哀乐。如今,看到儿子终于又有了一些生气,康熙心中稍感宽慰。或许这是一个好的迹象,意味着儿子正在逐渐恢复他原本的性格。
脑海中的各种思绪如脱缰野马般奔腾不息,令人眼花缭乱。然而,没过多久,康熙便开口说道:“你如此行事,简直就是胡闹!这奏折岂能如此这般儿戏的处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