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瞬即逝。由于西藏之战大获全胜,朝廷决定设立西藏都护府,以加强对这片广袤土地的管理。为了确保新设立的都护府能够得到有效治理,朝廷特意宣布将为此选拔优秀人才,并专门为西藏地区开设恩科。
这一消息犹如一阵春风,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经过各级官员的层层传递,这个消息最终抵达了全国各地。
这一消息在各地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在众多举人中更是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这些日子里,各地的举人常常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议论着这件事。
举人一轻抿一口香茗,转头问身旁的举人二:“魏兄,你是否有意参加这次恩科呢?”
举人二同样优雅地抿了一口茶,然后回答道:“李兄,你家境还算宽裕,若是此次不去。再读一年书,明年便是会试之年,届时再去应考也不迟。即便明年未能高中,你家中也可以供你在读三年时间,再去会试。但我家中资产不丰,我想抓住这次机会。”
举人一满脸愁容地叹息道:“唉,西藏那个地方实在是太偏远了,而且气候还异常寒冷,我昨天回家跟家里人提起这件事时,他们都不太赞成我去那里,宁愿让我多读一年书,等明年再去参加会试。”
举人三则显得有些兴奋地说道:“我倒是对去西藏挺感兴趣的,虽然那里偏远,气候也不如我们这边宜人,但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啊!如果能在那里干出一番成绩来,将来的发展肯定不可限量。而且,这次恩科特别注明了是为了促进西藏的发展,我想肯定会有很多人像李兄一样有所顾虑,那么参加的人数肯定比以往要少得多,说不定这对我们来说反而是个好机会呢!”
举人二也接着说道:“是啊,所以我这次下定决心一定要去试试,反正我孤身一人,也没什么牵挂,家里人也不会太过担心。”
这样的对话在全国各地的书院、酒楼里不断地上演着,人们对于是否要去西藏参加恩科议论纷纷,各有各的想法和考量。
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去遥远的西藏见识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还能有机会在恩科中崭露头角;有的人则担心路途遥远,条件艰苦,而且对西藏的情况不了解,害怕去了之后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危险;还有的人觉得这只是朝廷的一种手段,去了也不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好处。
然而,无论人们怎么议论,时间还是一天天过去,会试的日子终于来临了。
果然如胤禛他们之前所想的那样,这次前来参加会试的人比以往少了许多。毕竟,去西藏参加恩科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过,尽管人数有所减少,但仍然有好几千个人勇敢地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
京城这边的会试举行得如火如荼,考生们在考场上奋笔疾书,展示着自己的才华和学识。而在西藏,胤祥也收到了胤禛送来的回信。
信中告诉他,设立西藏都护府的事情已经确定下来了,相关的人手也正在挑选之中。这对于胤祥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他一直致力于西藏的发展和稳定,现在终于看到了成果。
同时,胤禛在信中还提到了胤祥信上所写的想要继续向伊犁征战的想法。胤禛表示,他已经同意了这个计划,并且会全力支持胤祥。待他彻底歼灭了准噶尔的剩余部族,收复了新疆地区后,朝廷将会在新疆也择地建立一个都护府,让胤祥可以再找一个合适的人,培养一下,成为下一个岳钟琪。
胤祥读完信后,心情异常激动。他知道,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他所付出努力的认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不辜负胤禛的期望,圆满完成任务。
胤祥在收到信件的瞬间,便毫不犹豫地唤来了胤祯、富禅、星德以及岳钟琪。他将胤禛送来的信稳稳地放在桌上,然后转头对众人说道:“四哥的回信已至,诸位,都来看看吧。”
话音未落,胤祥便将信轻轻推到了胤祯面前。胤祯赶忙接过,展开信纸,仔细阅读起来。待他阅毕,又将信递给了富禅。就这样,信在几人手中依次传递,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看着信中的内容。
当最后一个人看完信后,胤祯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地开口道:“既然皇阿玛和四哥都同意继续向新疆出兵,那我们还等什么呢?赶紧准备一下,立刻出发吧!”
然而,胤祥听了这话,却是一脸的无奈和无语。他轻叹一声,说道:“唉,怪不得四哥和八哥老是说你是个纯粹的武夫,整天就知道打仗,完全不动脑子。这新疆又不会长腿跑掉,你急什么呢?我叫你们来,可不是为了听你喊打喊杀的,而是想问问你们,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一下。”
胤祥说完以后,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接下来要说的话。过了一会儿,他继续说道:“如果按照四哥的计划,我们能够成功收复新疆,那么我们肯定会在新疆设立都护府。而西藏这边的都护已经确定是岳钟琪了,所以新疆那边也需要一个可靠的人来担任这个重要职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