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柳玉楼远没有表现出来的这么淡定。
像这种关键时刻是很依靠时机的,一点点变动,都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同。
虽然历史上灵帝成功了,但那是大业九年的事。
历史上,没有柳玉楼搞出的这一堆春宫事变、玻璃厅事件,朝廷和世家的矛盾没有那么尖锐,所以也就没有这么早爆发。
灵帝多积累了几年的力量,还争取到了邵家和伊家的支持。
当然,现在也不是没有胜算。
汤家等几家的老太太死了,她们一死,当年的一些势力自然也就摇摆不定,不再坚定支持世家。
同时,邵家和伊家中立,皇帝更是得到了阮家和白家的支持。
“余生稍温,白汤一软”,死了一个,中立两个,投靠两个,要打两个,还是有胜算的。
当然就算打输了也没事,因为柳玉楼已经给自己留好了退路。
就算换了人做皇帝,黑龙是不变的,她照样可以趁此机会投靠另外的势力,然后再想办法把黑龙逼出来。
无论如何,她都不会有生命危险,顶多是接触不到龙。
诡域的【支线任务1:白家冤难】已经完成,意味着她已经完成了云华的要求,随时可以离开!
而柳玉楼是怎么做到让灵帝和阮家接上头,也很有一番讲究。
灵帝是一个多疑的人,要想让他接纳世家是一件很难的事。
首先,阮家的投靠,不能是因为危机。因为要让皇帝知道,陛下是阮家的第一选择,不是备胎。
其次,不能让皇帝感到被胁迫,这个权力必须是他主动拿到手里的。
最后,贤妃的配合并不代表阮家的配合,阮家需要足够的利益,才能抛弃八大世家的联盟,转向灵帝怀抱。就算是献出权力,也需要给族人留下自保空间。
双方都不太配合,对柳玉楼一个不懂政治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但是好就好在,这是历史。柳玉楼有现成的案例!
——在大业年间的历史上,邵家和伊家就是依靠这个办法投靠灵帝,同时让灵帝不起疑心,一直活到了允恭年间。
而他们自保的方式,都是向着文臣靠拢。换句话说,本来就是文臣主脉的阮家和白家,其实是有这个方式的,而且比邵家和伊家更加有优势,只不过是当年站错了队,才会被这两家取代。
柳玉楼按照这个办法实施,让灵帝自以为抓住了阮家和白家的弱点。
多疑的人只对自己放心。
人家都把刀把递在手里了,灵帝哪有不接受的道理?
就是在某一天,贤妃像往常一样向柳玉楼询问公务,模拟器却响起了支线任务完成的通知。
白家、阮家和灵帝接上头了。
柳玉楼笔尖顿了一下,表现如常。
她没想到,贤妃居然会叫她过去,并且告诉她,为她找了个藏书阁女史的官职:
“本宫知道你心有大志,这是皇家藏书阁的令牌,持有此令,可以自由出入。”
柳玉楼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为她考虑,一时也有些讶然。
投桃报李,双方从来都是相互的。
柳玉楼也的确被收买了,对原先不太上心的时局多关注了几分。
但这关注是不会把她自己牵扯在里头的。
柳玉楼保留了一次足够模拟机会,她要确保,无论在什么时候,自己都能有退路。
只是眼光和对时局的把握都是需要培养的。柳玉楼和贤妃虽然聪明,但一个是大学生,一个是宫妃,她们的眼界有限,还需要慢慢培养。
离开了对历史的了解,离开了模拟器的先知先觉,很多时候,柳玉楼也不能准确判断下一步该怎么做。
不过灵帝有谋臣,有武将,那些活了几十年的人,要比柳玉楼这个年轻人经验丰富的多。
她将自己做出的判断与灵帝的行动对照,不断复盘自己哪些地方是可以的,哪些地方对方做出的判断更好,哪些地方自己做的判断更好。
在这样高强度的竭思尽虑下,甚至连云华这具诡异的身体,也被柳玉楼折腾出了几根白发。
柳玉楼越看越觉得,自己果然还是有文学系的天真,有些地方的度太狠了,有些地方又太松了。
不过无所谓,有些事情,权力到了,尝试过了,自然能理解。
在这种表面上的风平浪静下,[莲动宫]终于迎来了重开宫门的那天。
一切尘埃落定,终于还是灵帝技高一筹,让世家闭上了嘴。
事实上,世家的反扑还是很猛烈的,最后逼得皇帝放弃了顾惜面子,向[亭台楼阁]低头,撤裁了“采风官”和“采花官”,宣布以后不再纳新人。
这是一件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事。
如果历史上真的有这件事发生,也许后来大离不会变成这样,不会逼出[乾]。
但无论如何,至少在这个时间线里,也许这也是云华所希冀的,所以事情真的按照最好的方向发生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