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还真不是刘卫山脑袋一热就想出来说出口的。
自从知道是霍家出面,帮着宁远手下的人,顶住了压力后,这老哥儿几个,就有一些想法了。
他们在这里,靠海吃海,生活什么的,各种物资也都不缺。
但往内地走一走,问题就大了去了。
别看灾荒年已经过去了,可由于我们前些年拉下的饥荒太多,而上边几位,又都是极富责任感的。
对于那些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五产阶级小兄弟们,那真的是能出钱出钱能出力出力。
那怕咱自己勒紧裤腰带,也得支援一波儿过去。
所以,虽然这两年民间整体的收成,提高了不少,但粮税同样很高,交保障粮,交城市口粮。
自己其实也没有落下来多少。
无论是肉类,粮食,还是轻工业的衣服,鞋,还有那些最基础的,什么缝纫机,自行车,手电筒。
全都是稀罕物!
没办法,生产不出来,或者说,生产的根本供应不过来。
不稀缺才是怪事儿!
可到了港岛这边,由于小日子那边已经进行产业升级转移,很多原本重劳力型的产业,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
港岛也吃了很大一块,为什么最近像屯门,油麻地,甚至慈云山这些偏僻到不行的地方,都有大社团开始掺和进来。
就是因为轻工产业大批涌入,需要地皮开发。
以前都是荒村野地,现在也都变得值钱了。
内地需要的东西太多了,几乎这边生产什么,投放到内地,都是大赚。
讲点儿良心,那怕按照从海关放进去的价格三分之一,宁远他们也能赚一两倍的利润。
这就是渠道的魅力!
宁远思考了片刻后,朝着桌子上的几位说道。
“刘叔说的这个事儿,我琢磨了一下,可以搞!咱们条件得天独厚,从货源,运输,跨海,转销内地,甚至包括过关文书凭证,全都能摆平,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我有一个点没想明白!”
刘卫山黄贵阳他们几个,也都明白宁远现在的岗位,以及宁万里在四九城和他们整个体系内,是什么份量。
这些话,也都是三思之后,才对着宁远说出来的。
眼见宁远已经答应下来,众人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宁远一句话说迷糊了。
“什么问题不明白?大远你说出来就是,咱们没什么需要藏着掖着的!”
黄贵阳朝着宁远急切的问道。
宁远看了一眼黄贵阳,刘卫山,还有魏元他们仨后,这才开口说道。
“这事儿既然不能走明面上的账,那就肯定是私下做了,几位叔叔的关系,都得用上,我是想,到时候,咱们该怎么分?”
这种事儿,提前说好很重要,而且,宁远其实对于这个事儿,是真的没有存什么赚钱的心思在里面的。
他本身就在经济部做事儿,把这些物资走私运回来后,如果能直接和李季然李叔谈妥。
那不仅能解决四九城周边很多人的生计问题。
甚至还能统一进行分配,给受了灾,或者物资短缺的地方,优先供给过去。
这是正经积德的事儿,保证不亏就够了。
当然了,宁远这么想,那是他的事儿,他高风亮节,胸怀天下,没问题,从他自己的份额里出就行了。
别人的,那就要看别人怎么想了,宁远还不至于觉得自己脸面大到可以一句话拿掉属于别人的利益。
所以,这才开口朝着这几位开始发问。
黄贵阳和刘卫山对视一眼后,这才一起摆了摆手,对着宁远说道。
“说什么呢你小子,我们想这个办法,就是想着能给内地百姓们多点儿吃穿,我们分啥?我们三个,那是党员!!火线入党的!手里的权利,可以给百姓谋利,不能给我们自己谋利,这点儿底线准则,你老叔我还没有吗?”
听完黄贵阳的话后,宁远抱了抱拳。
“黄叔,您是这个!!我服了!”
宁远接着给黄贵阳竖起来了一个大拇指。
“既然您三位都是这个意思,那我就明说了,明天过去,最多五天时间,我一定把这个事儿整理个章程出来!只要保证不亏本,咱们就一直干下去,东西甚至可以直接运进四九城,手续什么的,我来解决!”
“好!!那就好!你们李部长,我们是信得过的,有他看着这些东西分配,最起码,咱们冒这个风险值当!”
一直没开口说话的魏元,听到宁远甚至要把走私进来的物资,运进四九城,立马明白了他们的想法,对着宁远说道。
黄贵阳和刘卫山也是颇为认同的点了点头。
宁远对于他们仨认识李季然部长,并不感到奇怪。
虽然李季然并不是原129狮出身,但一开始在冀中二分区,人家就是负责分区政工工作的。
那个时候的后勤,也是人家负责的。
不明白的,可以打听打听,冀中几个分区,在当时各个后方根据地的含金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