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这么一说。
就连丘福都反应了过来:“所以,道衍师父和王爷的意思是,小皇帝背后那个人已经做出选择了?他们选的是……制止和震慑淮西勋贵?”
“可是这样……”
“不会惹怒那些淮西勋贵么?他们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上回咱们得知鹤庆候、怀远侯、舳舻候三人动向的时候,也说起过,淮西勋贵肯定都不乐意,小皇帝不要他的龙椅了不成?”
说到这里,丘福不由蹙起眉头,有些不自信地先后看了此间几人一眼。
随后才继续道:“咱虽然也是个粗人,可这道理,道衍师父和咱说了一遍,咱也能懂,就算小皇帝不懂,站在他背后指点的人也不懂么?”
小皇帝背后那个人的心思谋略有多深沉,这小半年来他也算是领教够了。
所以他觉得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
可是他看到道衍师父的确在笑,心情似乎不错。
自己想到了的事情,道衍师父那么聪明,肯定也早就想到了,但道衍师父对此依旧持乐观的态度,丘福觉得肯定还有自己没想到的地方。
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对自己的发言不太自信。
道衍和尚点了点头,肯定了丘福内心的想法:“以那个人的心计和城府,当然能够看得透这一层,他就是凭着淮西勋贵这份力,才让小皇帝坐稳位置的,他比谁都清楚,他不能动淮西勋贵。”
“所以这次弄出来的贪腐大案对淮西勋贵的影响,他是一定会有准备和后手的。”
道衍和尚这么说。
就更让丘福一头雾水了:“虽然我们不知道对方这份后手是什么,但道衍师父既然猜到了对方有弥补的后手,那此事是否能削去淮西勋贵这份助力就不一定了,甚至可能对小皇帝他们没什么太大影响,那道衍师父怎么……看起来还挺开心的?”
别说丘福了,就连朱棣也不知道,一向沉稳的道衍和尚这会儿在乐什么。
至少他现在已经不敢对应天府那边的行动,轻易做出什么笃定的判断,即便这事儿在他看来,是想不出有什么后手可以弥补这次淮西勋贵对小皇帝离心的,他依旧不敢笃定什么。
道衍和尚捋了捋胡子。
慢悠悠地道:“不是不一定,是这次的贪腐大案一定不会让淮西勋贵对他们离心!那个人的心思一向细腻缜密,怎么可能让这件事情发生?”
固然他们远在应天府,知道的消息也不可能和朱元璋一样快、一样全面,甚至连刘三吾被打发回家的事情都还没一点消息,但道衍和尚经过之前小半年的交锋,心里对这个答案几乎有百分之百的确定。
丘福更不懂了:所以??
不过他并没有说什么质疑的话,应天府那人厉害,道衍师父何尝不厉害?他定然有他的道理!
在其他几人的目光之下。
道衍继续道:“江河湖海的面上,若总是风平浪静的模样,往往看不出里头的东西,但若是有人往里面投进去一块石头……这水一动,里面的东西也要跟着动,你就容易看出里头有什么了。”
他没有直说此事。
而是打了个禅机。
丘福不懂什么政局、也不懂什么禅机,但朱棣和徐妙云却瞬间懂了他的意思,面上齐齐露出一抹恍然之色,对视着交换了一个眼神。
朱棣目光闪烁了一下,道:“这次的贪腐大案就就是这块石头!”
徐妙云也十分有默契地点了点头:“原先我们看不清新帝、新帝背后之人、支持他们的淮西勋贵这一潭风平浪静的水,但现在贪腐大案这块石头往里面一丢,水动了,这水下面的淮西勋贵、新帝背后之人……就得跟着动。”
朱棣深以为然地看了一眼徐妙云,接话道:“这里面的人都得跟着动,我们就更有机会看清楚他们!立场、利益、乃至其中私下里的交换、一直不为外人所知的东西。”
朱棣和徐妙云所说显然说到了道衍和尚心里。
他端起茶杯缓缓抿了一口茶润了润,目光深沉地道:“想要把小皇帝和他背后那个人掀下来,淮西勋贵现在是唯一能下手的地方,有一颗石头投下去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他们之间的情形,我们便越能找到破绽和下手的机会,现在……”
“我们只等着看里面会露出来什么。”
“然后找机会从淮西勋贵这边下手和撺掇。”
道衍和尚一开始就不指望「小皇帝背后的人」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他看到的,是自己即将可以得到的信息——他永远不会搞错自己的重点和方向。
对于道衍和尚来说。
只要始终确认,淮西勋贵是应天府那个对手永远不可能迈过去的坎儿,这就足够了,其他的,都只需要围绕这一点去做就可以。
丘福蹙着眉头挠着头,随后无奈地摇了摇头。
显然已经懒得和他们搞这么多弯弯绕绕,直接放弃思考了,他深吸一口气,在心中暗道:「既然连道衍师父、王爷、王妃都这么说的话,想来的确是好事情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