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现后人有些视频是夸张,乃至胡编乱造的时候,古人是抱以极大的包容心态的。
毕竟以己度人,就像自己在山上,若是遇到毒蛇将它打死。
那回到村里,肯定要把这蛇描绘成数丈长、快成妖精的模样,自己和他大战三百回合,将其拿下。
好享受一下同村人崇拜的目光。
又比如,走夜路听见鸟叫。
一定要描绘成有孤魂野鬼出没,而后自己一声怒吼,吓的它们魂飞魄散。
享受同村人崇拜的同时,还可以欣赏一下胆小之人颤颤巍巍的模样。
所以,古人其实很理解后人的想法。
不就是想享受一下被人包围着听自己讲故事,享受一下万人崇拜的目光而已嘛。
老祖宗们本来感慨:原来千百年过去,后人的普通人也还是和我们一样啊。
爱看热闹,爱夸大其词,爱……
“太离谱了。”
“编就编吧,同样一个视频居然可以编出数种不一样的故事。”
“内容核心、人物、想表达的意思全都不一样。”
“合着只有图是真的?”
“图也不一定是真的,后人不是有那个……啊、哎嘛,可以生成图片乃至视频。”
“没文化,那叫AI。”
“你有文化,昨天看那个『爱你老妈,明天见』,你哭的最惨,你又怎么知道是不是后人编的?”
“哼,即便是故事是编的,但父母之爱与子女的孝顺是真的,我哭的是人间大爱,可不是哭的故事。”
“你这嘴,比茅房里的青石还硬!”
大明,北京城外。
“承武……”朱棣忽然想起什么,笑意盈盈的改口问道:“承武可有字?”
金承武连忙跪下:“未曾有,请陛下赐字。”
“你倒是个顺杆爬的。”
朱棣食指中指做剑指状,虚空点了点金承武的额头:“朕就赐你一个字吧。”
“维明。”
“愿你成为我大明朝的擎天柱。”
“臣万死不足以报陛下厚恩。”
见金承武……额,维明又头如捣蒜般,包扎额头的白布又有鲜血流出,朱棣心里嘀咕道:朝鲜人怎么都这德行?
“起来吧,磕死了还怎么为国效力?”
“朕问你:可知朕为何讨厌文人?”
见金维明眼光飘忽不定,朱棣沉声道:“朕自认是个武将!”
闻言,金维明心里松了一口气,伸手一指天幕,连忙解释道:“文人,正如天幕里拍摄这个视频的人一般。”
“圣贤之语,全在他们口中解释,说黑的也是他们,说白的也是他们。”
“而百姓……”金维明指着〖每条我都相信〗的评论解释道:
“正如这人一般。”
“陛下的政策,解释权全在这群文人口中!”
朱棣考校道:“那该如何破局?”
“臣曾经在史书上见过,宋朝曾有过小报,此事皇家亦可做。”
“将朝廷的政策制度,用最浅显的大白话对天下广而告之。”
“如今天幕既然能使人看懂后世文字,想必百姓自然会学,只需要将小报用字改成后世文字。”
“臣相信,即便是深山老林里的八旬老翁,只要他眼睛不瞎,亦能看懂朝廷政策,至少不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官员欺骗。”
朱棣轻轻拍了拍金维明的肩膀:“你倒是个聪明人,可这政策是个好政策,只怕是除了朕,没有官员会同意。”
“他们会说,朝堂自有朝堂的体面,怎么能用大白话呢?”
“应该用聱牙诘屈、晦涩难懂的圣人言语,方能显示朝堂的体面。”
“朕当然可以一言而决,但只怕是事倍功半。”
“有没有万全之策?”
金维明成竹在胸:“万全之策,臣没有。”
“臣倒是有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你还和朕打起哑谜了,有办法就直接说出来吧。”
朱棣的语气略带调侃,金维明心中大定:“刚才办的小报是面对全天下解释政策,还可以办一份闲报,只接受读书人投稿,允许他们在报上辩论。”
“陛下,这天下读书人,人人都想成圣,可偏偏个个只有成圣之心,却没成圣之德。”
“以前若是要开宗立派,宣扬主张,还需要行走天下。”
“有了闲报,足不出户,只需要埋头写文章,就可天下扬名。”
“以前只能靠文人的口口相传,而现在只需要一份闲报,就可让边陲之人知道自己。”
“这是孔孟老庄都未曾做到的事,臣相信,没有文人能拒绝这份诱惑。”
“哦~”朱棣拖着长长的尾音问道:“那他们为何需要投到朕的闲报上,自己办一份报纸不就得了?”
“江南那群人可比朕的国库有钱多了。”
金承武沉声道:“私自办报,视同谋反。”
“毕竟谁知道他们是宣扬自己的主张还是串联谋反呢?”
朱棣提醒道:“吃独食,可是会让人说闲话的。”
“所以陛下应当允许一部分办报,不过这毕竟是国朝首次,应该三思而后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