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行囊,远离家乡,还要去受老板压榨。
彼其娘之,我堂堂读书人,还有功名在身,我穷是穷了点,但我能穿的衣服,他们不能穿,见到我还要主动行礼。
给他们个好脸色,他们就得感恩戴德,哪像后世,读书人太委屈了,道德沦丧、不合周礼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私塾先生摇头晃脑,念着圣人言,手里提溜着汉王送的鱼,往家里赶出。
……
皇城内。
“这样貌,这唱腔,简直绝了。”
汉王爷看着天幕里唱刘三姐的女子感慨道。
朱棣问道:“是样貌绝还是唱腔绝?”
“单看相貌不绝,单听唱腔也不绝,偏偏两者相加,就绝了,尤其最后的那句呦喂再加上她的一颦一笑……啧啧啧,恨不能生在后世。”
朱棣打趣道:“那朕把儿媳妇叫来?”
“爹,爷爷怕奶奶,您怕母后,大哥怕大嫂,但不巧,我还真不怕媳妇!”
“那朕真叫了?”
“爹,话说这刘三姐是后世的人物还是……”
朱棣白了汉王一眼,不是不怕吗?怎么转移话题了?
“刘三姐应该是后世的称呼,原型应当是刘三妹。”
“宋朝王象之的《舆地纪胜》里有篇《三妹山》记载:刘三妹,春州人,坐于岩石之上,因名。”
“刘三妹,可能是唐朝人,也可能是宋朝人,或者唐宋之间,有小概率是辽朝人……”
朱棣摇摇头,又否决了最后的小概率事件:“不可能是辽朝,大抵是唐宋或唐宋之间。”
“? ? ?”
“唐武德四年,设春州,州治阳春县,隶属岭南道,宋开宝五年撤销春州,次年复置,大中祥符九年又撤,天禧四年再复置,到了熙宁六年又废,这一废就再没复置。”
“那您先说小概率是辽朝,又否决了是怎么回事?”
汉王爷嘻嘻哈哈的打趣道:“该不会是你想着辽占宋的土地,却突然想起岭南没有被辽占领吧?”
朱棣手作叩门状,赏赐了汉王爷久违的父爱,才开口解释。
“辽朝也设了个春州,在如今奴儿干都司的泰宁卫。”
“爹,小时候娘不常说您不爱读书吗?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不爱和不会是两码事,朕读一遍就会背的东西,何必读几遍,尤其是夫子教的那些典籍,甚是无趣。朕喜欢弓马生活,对兵书、史书、边疆地理,即便记下了,也要时常翻看,时看时新嘛。”
“嘿嘿,爹,俺和你一样。”
朱棣狐疑的打量着儿子,“你是在暗示朕什么吗?”
“哪能啊,只是待会希望爹支持我。”
“? ? ?”
“大哥和老三,肯定商量着给俺下套,到时候肯定要说规则只规定谁多谁赢,没规定是数量还是重量。”
“你是有千里眼,还是有顺风耳?”
“还需要这些?俺还能不了解自己兄弟吗?”
朱棣突然冷笑道:“所以你刚才送鱼,就是在引他们上套?你这兵法倒是用的好。”
“这怎么能叫引呢,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们要是不想玩赖,何来下套之说?”
“朕为什么要帮你呢?”
“爹,您支持他们,我一个人输,国库才进账一万两。”
汉王掰着指头给朱棣算起账来,“而您支持我,那就是他们三个输,这就是三万两。”
“加之他们输了不认账,还试图钻漏洞,挑战规则,一人罚他们一万两,这可就是六万两。”
朱棣问道:“建议很好,但他们有这么多钱给吗?”
“没钱不要紧,俺可以借给他们,看在一家人的份上,俺收他们三分利,不过分吧?”
朱棣眼睛放光,像是要把汉王爷身体剖开,看看他肚子是不是像会下金蛋的母鸡一样,肚子里全是金子。
“你有六万两?”
汉王面对朱棣的眼神,身上冷汗直冒,咽了咽口水,连忙解释道:“没有,但是我可以抵押或者卖东西给勋贵们,凑一凑就够了。”
“反正您将来都要把我封出去的,您赏赐的田地对我也没多大用了,干脆卖了换点钱。”
“朕不同意,除非……”
汉王爷福如心至,连忙说道:“利息平分。”
“不,朕要两成。”
“爹,您要点脸吧,我设套帮您挣钱,我还卖地凑钱,还要想办法让他们借我的,到最后我才挣一成,我不成跪着要饭的吗?”
“是不是觉得很寒碜?”
汉王点点头,只听朱棣又道:“朕还有个不寒碜的方法~”
朱棣拖着尾音,面对汉王爷求学若渴的目光接着说道:“朕支持他们,判你输,这样就不寒碜了。”
“你只需要出一万两,就不需要跪着要饭了。”
汉王爷碎碎念的吐槽道:“这哪是不需要跪着要饭,这是把碗砸了,把手脚打断,再把嗓子毒哑,让你要饭都要不到。”
“你说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